“大學英語四六級”—利益鏈條下的盛宴

  清華大學外語系老教授孫復初在今年8月發表了名為《英語成考試工具應把四六級考試停掉》的帖子,認為“四六級考試是一桿假秤”。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騰訊網聯合實施的線上調查顯示,在9644位參與者中,87.5%的人認同孫教授提出的“四六級考試是一桿假秤”的說法。(《中國青年報》9月11日)

其實,英語四六級考試並沒有錯,錯的是英語四六級被“工具化”,被強制地與學位、工作聯繫起來。本來考試是考生本質力量的“確證”,現在呢,卻變成了擠壓、鉗制考試主體的異己力量。這種摧殘對於考生來說是痛苦的,不但在語言中得不到學習的喜悅和交流的快感,甚至,不少人因此而走上絕路。真不知道多年以後,人們會不會用一種憐憫的眼光來看著他們,喔,那是被英語四六級耽誤的一代!

公眾對英語四六級的詬病由來已久,然而,“英語四六級”為何難以取消?或者,英語測試為什麼很難從“行政背景”中解放出來,像托福、gre一樣,成為一種徹底的民間認證?

在我看來,“英語四六級”已經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考試,或者,不再是一種單純的英語水平測試,它已經成了諸多既得利益者的盤中盛宴。要取消英語四六級,教育部第一個不答應。我們清楚,四六級考試的主管部門是教育部考試中心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對於這些委員、專家、官員們來說,四六級可是他們的飯碗,是“生存之道”,是衣食父母,誰敢砸,他們當然就跟誰急!

2004年,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審計報告中就曾指出,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自1989年以來違規集中各地考試費2.24億元,未上繳財政專戶,並從中坐支相關考試費用等1.9億元,這些費用均去向不明。看看吧,現在你應該明白教育部為什麼會對社會各界的聲音充耳不聞、置之不理了。

其次,大學第二個不答應。現在,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四六級的支撐,外國語學院才會成為大學裡最有錢、也最能掙錢的學院。若將四六級砍掉,無異於砍掉了左膀右臂。

更重要的是,大學缺乏科學、統一的畢業生質量檢測機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四六級就成了替代品。毫無疑問,四六級這種工具是廉價的。如果要取消英語四六,就意味著大學要花大把精力重新建立一種新的檢測模式,請問,他們願意嗎?

英語四六級,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從出版到教育,從行政到培訓,從中央到地方,這是一個完整的利益鏈條。正如有人所言,在轟轟烈烈的全民啃英語運動中,民眾是被動的,是被狼驅趕的羊,是沒有選擇權的。事實上,民眾之所以被英語牽著鼻子跑,甚至淪為某些機構的“送財童子”,與其說是因為全球化的壓力,不如說政府行政力量才是“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