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給四級考試賦予些新的價值?

  從種種趨勢來看,英語的教育與學習,不能因四六級考試的某些不科學、不理性而有所鬆懈,而應該堅持“方法上銳意改革,態度上更加積極”。

自2006級新生開始,南開大學本科學生公共英語的學習同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脫鉤,是否獲得畢業證和學位證與該考試成績無關。大學英語作為一門校級公共必修課將與其他此類課程一樣,由學校按照教學計畫組織考試。學校將繼續組織全國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但是否參加考試完全取決於學生自願。

87.5%的人認同“英語四六級考試是桿假秤”

將公共英語課與四級考試脫鉤,不再讓英語四級成為學位的障礙,是學子們盼望的一件事。但是學位與“四級”一下子脫鉤,可能會有一些滯後效應需要解決。比如,早已畢業工作,卻因為英語四級沒過而沒有拿到學位的怎么辦?是按照老政策接著考?還是按照新政策“一風吹”?還需要有關部門給出相應的政策解釋。而更為直接的效應是,學子們突然有了一種“翻身得解放”的感覺,會不會對英語學習萌發一種基於慣性的排斥?從此連對公共課程的英語也提不起興趣了?

英語四六級“假秤”如何“真秤”?

不再與學歷等畢業條件掛鈎,而是將來工作中用的上就學,用不上就不學;想學,就認真去學,這就大大增加了英語考級的實用色彩。因此,一個最不難預期的現象是,隨著考級英語功能的改變,學習者的學習動力不一樣了,教學者的教材、教法也會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由此共同引發的英語考級,會以一種不同以往的熱情與理性表現出來。

而英語考級的社會化、市場化特徵,也會更加淋漓盡致。

筆者一向認為,作為一項重要的技能學科,從便於量化區分的角度看,英語水平還是應該要有具體評價標準。就算取消了四六級考試,也要有其它的考試來替代。當前招聘單位對四六級依然看重,就決非用人單位心血來潮。從種種趨勢來看,英語的教育與學習,不能因四六級考試的某些不科學、不理性而有所鬆懈,而應該堅持“方法上銳意改革,態度上更加積極”。對此,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密切關注社會的相關變化,對考級英語的社會化、市場化更強等新特徵,從政策上進行針對性調整,從而讓考級英語發揮全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