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作用

太極與醫學(中醫)相結合,對身心鍛鍊所起的作用,分三方面述之如下:

(一)健身

欲要身體健康,平時應注意起居、飲食的規律性,除了加強營養外,還應堅持體育活動。按練太極拳之要求,則應根據人的自然結構順乎自然進行鍛鍊。我們知道,"欲要健身先健心(指大腦)",因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通過大腦來指揮,所以說,人之根本,是以精氣神為主,人身有三寶,就是精氣神,人的精氣神旺盛,則如天行健,方可永葆青春。在平時應重視自身中之"內景"和"外象"之變化正常與否。因人身之中之氣血保持平衡最為主要,氣血平衡,即無病;氣血失調,即產生疾病,這是定理。造成氣血失調之原因則不外"七情六慾"所干擾,欲摒干擾,應運用人身上的"七星"與陰陽變化、五行生剋之理法,方可保平安。所謂七星,有動靜兩法要分開。練靜功(指眼、耳、口、鼻七竅);練動功(指頭、肩、肘、手、胯、膝、足)。陰陽(指內景即五臟六腑);外象(四肢百骸)。換句話說,即人身中真氣運行全憑感覺--無形的。還有五行相生,"土、金、水、木、火";五行相剋,"金、木、土、水、火"。此五行對應人體內五臟即肺金、肝木、脾土、腎水、心火。

在人體內部通過心、肝、脾、肺、腎等五臟相互制約,互相調節,使氣血平衡適應,促進體內各部機能增強抵抗力,方能健全體魄避生疾病。以上屬內景變化的一部分。外象變化以動功為主,即四肢百骸全身之活關節收縮與舒張,同時與全身的大塊肌肉和肌肉群等所起的反拔作用,而影響所有的橫紋肌與平滑肌活動,則心臟得安。所謂活關節是指"頭",實際鍛鍊頸椎關節運轉靈活性,同時也增強頸部神經根和神經叢的反應率;"肩"實際鍛鍊是肩胛與肱骨頭之間的骨膜與肌腱之韌性,可防止肩周炎病產生;"肘"是鍛鍊橈、尺和肱骨骨頭運轉之靈活性;"手"是鍛鍊腕部的八塊骨頭之靈活性;"胯"是鍛鍊髖關節即大轉子的靈活性,胯還要求"襠開一線",這對軀幹運轉可增強穩定性"膝"是鍛鍊股、脛、腓和臏骨等骨膜關係加強;"足"是鍛鍊腳腕關節靈活性並使各種步法變換敏捷穩健之功能。如果按照"外象七星"認真鍛鍊,可使全身氣血暢通,增強骨膜關係,改變石灰質與膠質的不平衡狀態,或患有骨質增生和關節炎等症者,在不知不覺中痊癒,確能起到治療的作用。
交感神經屬陽,迷走神經則屬陰,陰陽平衡就能保持心臟搏動頻率恆定。從之呼吸聽從yan髓中樞神經,即交感神經司呼氣,副交感神經司吸氣,所以練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並且著重理氣。中醫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這說明陰陽調和即陰陽平衡就能維持正常的生理狀態,機體就處於健康狀態。

太極拳作為健身運動的幾個優點:①全面鍛鍊:太極拳的動作有幾個極為重要的特點,如柔軟、慢、連貫、走弧線(即圓形動作)和一動無有不動,都是鍛鍊上絕對不可忽視的法則。在這裡只拿一動無有不動的特點來證明它的全面鍛鍊作用。大家都知道,游泳是需要手足和身體一起動作的一項運動,它已經被公認為有全面鍛鍊效果的運動項目之一。太極拳在動作時,凡是全身能動的部分,都需要參加活動,所以叫做一動無有不動。它的運動量雖然較游泳為小,但在全身動作的和諧上和細緻上,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可見太極拳具有全面的鍛鍊的優點。 ②內外兼顧:太極拳在鍛鍊時,不但肌肉活動有各式各樣的柔和動作,同時還要做好呼吸運動和橫膈運動,來促進心、肺、腸、胃等內臟的機能活動。另外,由於每一個動作都用意識加以引導,使人精神集中,不起雜念,以至越練越純靜(即心境異常安靜之意),也能使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更好的調節作用。這種鍛鍊方法,一面具有一般運動項目活動肌肉的好處,一面又吸收了靜坐法調息養神的好處,所以能有內外兼顧的優點。③趣味濃厚:太極拳的動作都走圓形或者弧形的線路,在初練架子時,不容易做好圓形動作,當然趣味較少。但練到後來,越練越熟;圓轉如意的程度不斷提高,便會發生濃厚的趣味。到最後,如能在圓形動作中,運用虛實變化和運動調息的功夫時,它的趣味也就更加層出不窮了,趣味濃厚能提高鍛鍊情緒,對促進健康很有好處,這也是太極拳所具有的優點之一。④陶養性情:太極拳的動作要求柔和,要求輕靈貫串,又要求在動作中包含著"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意識作用,能使性急的或者性慢的練拳人在無形中接受影響,矯正原有的習慣。因為太極拳一面講究靈敏,能使人提高敏感,一面又講究沉靜,能使人抑制浮躁。⑤人人可練: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也並不難學,而且動作的或高或矮和用力的或多或少都可根據特點,以適應病人的不同要求(但正在咯血或者出血的病人除外),所以能幫助病人在恢復和增進機能活動上獲得顯著的效果。

我們對於疾病的發生,在很早以前,就有"氣血不和"的說法。這句話,以前曾經被認為不可理解,其實是舊時的用語:以心代腦,以氣代神經纖維,所以和現代學說難以相通。實際上這句話原是包含著神經系統對於心臟血管系統的調節和支配不能統一的意思在內,所以內科中醫用藥時都是以促進病人的本能來治療其自身的疾病;針灸醫師和推拿醫師也都是用刺激或者壓迫有關神經的方法來達到醫療的效果。太極拳一面運用有效的動作來活動全身肌肉(當然包括神經纖維的活動在內);一面又運用深長的呼吸來調節心臟的機能活動和血液的運行;同時還要用意識引導動作,使人排除雜念,專心一意,在極其寧靜的情緒下進行鍛鍊,都在於促使神經中樞對整個神經系統發生良好作用,以自己的本能來治療,或者增進健康。

(二)防身

防身是防止外來侵襲,即防犯外界對自身的乾攏、襲擊,就必須有一套降服各種侵襲,避免自身之傷的方法。太極拳的防身真諦在於它的"六合與八法",即通過信息、控制的手法對意、氣、形三者相依而不相違的生理反應,以及對陰陽哲理進一步提高認識和理解,更能促進身心的機智靈活,而趨於完善。

六合是指內三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六合八法所以能有制敵取勝之效,都是根據"陰陽哲理"靈活運用的結果。由於陰與陽屬中國古典哲學理論範疇,陰陽是一切事物的變化規律,也是宇宙運動的根本)舉例說明這陰陽辯證關係的關鍵性,則在於"無過與不及"能"恰到好處"的運用陰陽變化規律,就能在實踐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敵人以右手打你的左邊的嘴巴,你就用右肩靠住敵人的右腋窩處貼緊粘住不離,同時以左手將其右大臂向上微托;使自己右耳緊貼自己的左手背;右臂放鬆置身前,右腳隨著進身往敵身左後方邁進一步,目的為了索敵後腿;右腳落地踏實,隨之屈右膝前拱,左腿伸直形成右弓箭步。與此同時,右臂朝右前上抬起,左臂從右前上方往左後下方移動至臂伸直時為度。同時向左回頭,兩眼注視左手中指指甲蓋。此時敵人即會被靠出數步即丈許遠或摔倒在地。這即是太極拳中"野馬分鬃"姿式的用法。

太極拳著重虛實分清,陰陽分明之理要深細追求。正如拳之諺語:"陰陽明而手足得其用,虛實定而功守得其宜"。這就是說當對敵應戰之際,既要靈活的運用陰陽變化之規律,就會變化出無窮無盡的招術,又要有隨機應變,見機行事的素質,使對手防不勝防。

總之,太極拳所以有制敵取勝的手段,主要靠陰陽變化之理,這陰陽,實際上就是一個圓圈。這圓圈內涵許多科學道理,如心理學(用意不用力)、物理力學(運用剛體、三角、虎克定律等)、運動生理(生態變化、增強抵抗力等)哲理即太極一動一圓圈、一靜一圓圈,在這動靜圓圈之內,許多科學之理蘊藏於其中。所謂"超其象外,得其寰中"即指此而言。這就是說"真東西"在內,而不在外面。因為剛柔、虛實、陰陽、動靜等變化只在瞬間。所以說動與靜之變化更為奧妙!拳譜中云:"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此意是說,敵我動之速度快慢要一致;用之力量相抗應為均。他有千變萬化,我有一定之規。但總的要掌握動靜之規律。即"靜中觸動動猶靜"、"動極返靜靜生動"。演練拳套之時,對全身運動之要求:內固精神,外示安逸。視靜猶動,靜以待動;視動猶靜,動以生靜。靜里含動,動不捨靜。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

(三)鑑賞

太極拳不僅蘊藏有祛病強身和防身等明顯功效而受歡迎,而且它在動作的姿勢上別具一格,動作典雅古樸,柔韌圓潤、輕盈灑脫、舒展大方。所以,學者通過認真鍛鍊不僅可使體態健美而且會增添一種藝術享受的樂趣。享受一"自然之美","和諧之美"。太極拳運動中,全身的肌肉骨骼,內部氣外部形配合恰到好處(符合陰陽之理)。太極拳之美在內外和諧之中,對內求"心靈之美",外求"體態安詳"。太極拳呈現許多獨特的風格和特點:例如輕靈沉著--"形如博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安舒緩和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連綿不斷--"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 ;完整一氣--"一動無有不動",富含哲理--"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

太極拳和諧自然、緩慢柔和,輕鬆灑脫、豐富多姿的動作,加上它所獨俱的溫文爾雅、舉重若輕、從容不迫的風度和氣韻,以及它的形體感、節奏感、方向感、協調感,使練功者油然生髮行雲流水般的悠然自得,清風入懷般的愉快舒適,從中獲得一種如沐春風般的精神陶醉與滿足。這種難以言喻的心靈享受,大有助於消除精神的過度緊張,解除人在應激時所引起的不良身心反應,是治療心理失衡"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