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及其作品

2004年12月18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在人民大會堂向獲得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的35名陶瓷藝術家頒發了榮譽證書。這次評選活動是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聯合主辦的,是中國陶瓷界首次評選本行業大師。現場陳列的大師作品風格各異,流光溢彩,有的採用特殊的傳統工藝燒制而成,具有獨特的審美效果。據了解,這次展出的部分作品將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收藏。據業內人士介紹,中國目前的陶瓷製作技術在某些方面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這次活動已引起國內外收藏界的關注。
中國陶瓷藝術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奇葩。幾千年來積澱了深厚的陶瓷文化,造就了眾多的陶瓷藝術家和無數能工巧匠,他們的智慧、才能和創造力,構成了中國陶瓷藝術的基礎和巔峰,並世代相傳。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陶瓷業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陶瓷從完全手工生產方式逐步走向工業化,搶救恢復了具有傳統特色的窯口和工藝並得到弘揚;現代陶瓷設計不斷發展並造就了一批陶瓷藝術家;藝術陶瓷也在繼承的基礎上逐步有了新發展。現代陶藝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概念在國內逐漸興起,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的陶瓷文化。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陶瓷大師們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和艱辛的藝術創造,推動了中國陶瓷產業和陶瓷文化的不斷豐富和不斷進步,促進了中外陶瓷藝術的交流和發展,為中華民族的文化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近年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的作品已逐漸成為收藏熱點。大師的作品已成為品牌,各地的專營、專賣店,也已成為高檔瓷收藏者的俱樂部。關於現代藝術陶瓷的收藏與投資,專家們認為,現代瓷器與古典瓷器的收藏、投資是兩個不太相同的概念,其欣賞與操作理念也不一樣。古典陶瓷收藏應以歷代名窯及清朝康、乾、雍三代官窯為主,兼顧清末民初名師大家及“珠山八友”系列作品。近現代藝術陶瓷的收藏與投資則應選擇具有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制瓷專家親手設計、繪畫、燒制的精品,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獨到的藝術風格、精美的圖案或造型及特殊的工藝。特別是限量燒制的現代陶瓷及大師級陶瓷專家在其創作頂峰時期燒制的經典作品,是其未來升值的重要條件。目前,這些大師作品的價位均在萬元以上,升值潛力極大。如已故陶瓷大師顧景舟先生的作品,現在市場價都在十萬元以上。不同的陶瓷藝術大師,其個人風格、承傳工藝、表現題材、創作手法、質地材料、地域流派等各具特色。所以收藏、投資的選擇餘地很大。下面簡要介紹幾位陶瓷大師和他們的幾件代表作品。

顧景舟

  江蘇省宜興人,1915年生。少時就讀於蜀山東坡書院。1987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33年,18歲時在家繼承祖業,承襲制壺老師的訣竅,憑藉文學功底,故出手不凡,一舉成名,躋身壺藝名家行列。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窯場一片蕭條,他一面製作、經營紫砂,一面精讀紫砂專著、陶瓷工藝學及文學理論知識,奠定了成大器的堅實基礎。1959年被任命為宜興紫砂廠技術研究室副主任,並參與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的設計布置工作,設計了一批大型茶具及高檔花盆。顧景舟曾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他的作品受到了國內外同仁的高度評價。顧景舟所製作品以壺、盆為主。其作品造型端莊、比例適度、線條清晰。顧景舟是近代紫砂藝術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被譽為“一代宗師”、“壺藝泰斗”。


蔣  蓉

  女,1919年出生於江蘇省宜興市的一個紫砂世家。1993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003年獲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榮譽稱號。自幼跟隨父親蔣鴻泉、伯父蔣鴻皋學藝,在父輩的精心指導下,從小練就了一手紮實的紫砂技藝功夫,1955年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1957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紫砂藝人。蔣蓉從事紫砂藝術七十餘年,是我國陶瓷專業第一位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女性。先後創作的作品款識達100多種,大部分以“花貨”居多。如《青蛙荷花壺》、《牡丹壺》、《荸薺壺》、《西瓜壺》、《百壽花壺》等,這些作品的造型取材於自然界的動、植物,經過誇張、變形、概括等手法的結合運用,形神兼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富於自然情趣,形成自己獨特的紫砂藝術風格,被人們稱為紫砂“花貨大師”。許多作品被海內外博物館和紫砂愛好者收藏。

柯宏榮

  1962年生於福建省德化縣。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1980年入德化一瓷廠學藝,從事陶瓷美術設計。刻苦虛心向前輩學習,先後製作出300多件作品。其創作題材以人物為主,表現手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吸收現代抽象表現手法,充分運用德化白瓷的特點,巧妙構思,刻畫出的人物神形兼備,栩栩如生。作品《濟公》獲1986年第三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評比二等獎,作品《廣陵散》獲1990年第四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評比一等獎;作品《二嬌》、《蘇東坡錢江觀潮》獲1998年第六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評比二、三等獎。作品《三月三》、《九歌·山鬼》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作品《長相依》、《蘇武牧羊》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李  進

  1940年出生於江西省石城,原籍江西省南昌市。1993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003年獲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榮譽稱號。他自1955年離鄉到瓷都學藝,師從景德鎮陶瓷名家“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他長期以來苦研陶瓷繪畫技藝,堅持野外寫生,不斷追求創新。他精研古今中外繪畫藝術的理論書籍,鍥而不捨,孜孜以求,在研究名家作品的博覽勤悟中,學習掌握傳統繪畫技巧,選擇借鑑西方藝術流派的造型方式,使其藝術素質和表現手法藝高一籌。在作品中,李進著重探索物像的內涵情感,不浮於“形似”。從創作構思到表現形式,把深刻的思想性與精深的藝術性融匯一體,創造了一種高雅、沉靜、含蓄、凝練、雋永的藝術意境。他擅長人物畫,兼長花鳥、動物、山水。他的作品參加國內外各級展覽,並屢屢獲獎,其代表作《水仙花》、《濤聲》、《赤壁賦》、《吉祥圖》等,深受海內外收藏家青睞。


毛正聰

  1940年出生於浙江龍泉。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原龍泉瓷廠廠長、龍泉青瓷研究所所長。1996年創辦龍泉市正聰青瓷研究所,作品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造型簡練大方、古樸。粉青、梅子青釉層豐滿、細膩、滋潤如翠玉,達到很高境界。哥窯作品開片紋裂千姿百態,別具一格。1986年“61厘米哥窯迎賓盤”獲全國陶瓷藝術設計評比一等獎。作“60厘米紫光碟”、“千峰翠”、“雲龍盤”、與張守智教授合作“紫光瓶”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陳列。“70厘米牛紋盤”、“女皇盤”等13件作品分別被北京故宮博物院、龍泉青瓷博物館珍藏。曾赴日本、澳門、新加坡、我國台灣等地舉辦作品展覽及藝術交流。

舒惠娟

  女,1945年出生於江西省河口。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供職於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1968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三十多年的陶瓷藝術生涯,不斷提高藝術修養,創作了大量藝術作品,並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在其陶瓷作品中,仕女占有相當的比重。高白瓷胎加粉彩以其對女性情感的深刻理解,刻劃出的仕女,清麗、挺秀、細膩、典雅,完滿地體現了材質美與形式美的結合,所繪的仕女,姿容嬌媚,神氣可人,頗具東方女性的情態,深受各界人士的喜愛。她的另一類作品,如顏色釉、紋片釉以及其研製的釉上無光粉彩等作品中,則以飽滿造型、粗線條組成粗獷、原始、質樸、厚重、古拙的風格。她的作品在國內外各級大展評比中,獲獎20多項,並為國內外的藝術館、博物館收藏。

許興泰

  1941年12月出生,福建省德化縣人,1993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003年獲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榮譽稱號,1956年進入德化瓷廠,步入瓷雕藝術生涯。許興泰從事瓷雕藝術四十多年,刻苦自學,飽覽古今中外陶瓷專著,潛心雕塑藝術的研究與創作,在繼承傳統瓷雕技藝的基礎上,博採眾長,不斷創新,以精湛的藝術造詣創作的瓷雕精品,享譽海內外。許興泰的瓷雕作品,把外觀的形象美、內在的氣質美、工藝的技法美有機地融為一體,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栩栩如生,給人一種美的藝術享受。作品參加省和國家陶瓷工藝美術評比,屢屢獲獎,其中有105厘米《立蓮十八手觀音》、34厘米《坐蓮十八手觀音》,32厘米《坐石觀音》、32厘米《訓鵬觀音》、《嫦娥奔月》、《大彌勒佛》、《天女散花》、《灑水渡海觀音》、1.75米《立龍觀音》等。並有6件作品被收藏於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藝美術珍品館。

楊劍民

  1945年11月生於福建省泉州市。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全國勞動模範,1965年,畢業於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美術專業,曾任德化瓷廠科研所所長,現任德化縣陶瓷博物館副館長。楊劍民從事陶瓷藝術創作近四十年,擅長陶瓷造型,兼工捏塑、浮雕、刻花技藝,作品素以思路開闊、構思新穎、形式多變著稱。氣質外秀內蘊、典雅大度,曾多次獲全國評比大獎。他獲得部優的《建白刻花45頭玉卉西餐具》和獲得國家銀質獎的《建白刻花玉卉中餐具》的相繼設計研製成功,完成了福建產區高級日用成套瓷零的突破,拓寬了建白名瓷發展的新領域。楊劍民的獲獎代表作品還有《跨鳳酒具》、《渡海觀音》、《維納斯影燈》等。

趙國垣

  廣東省順德人,1925年生。1979年被評為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趙國垣從事織金彩瓷藝術50多年。廣彩是“廣州織金彩瓷”的簡稱。據有關史料稱,廣彩初創階段在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早期,至今300多年歷史。趙國垣以細膩的筆法、絢麗的色彩體現畫面的富麗效果,大膽採用了強烈的對比色彩,在繁而不亂的構圖中表現故事情節,將廣彩特有的藝術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大師每每創作必深思熟慮,反覆修改初稿,人、景、物穿插有序,自然而不失嚴謹,細膩而不落俗套。他設計的新品約有300多種。代表作品有《漢宮秋月》、《大觀園賞花》、《百子慶豐收》等。他的許多作品在國內外獲獎,被許多收藏家重金購藏。

鍾汝榮

  1956年出生,廣東省肇慶人。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1976年到石灣陶瓷工藝廠從事瓷片壁畫設計工作。1988年創立陶藝研究室,曾先後在我國香港、台灣和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地舉辦個人陶藝、書畫展。作品多次獲工藝美術大獎,並被國內外廣泛收藏。2001—2003年製作了大型陶塑人物“北帝像”和坐落在石灣的大型戶外陶塑浮雕柱群。鍾汝榮吸取各類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法,繼承和發揚了石灣陶塑古雅樸拙,潑辣豪放的傳統特點,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個性。在題材上表現田園、市井風情,塑社會底層的各種人物,體現出渾厚的平民意識。他善於用胎針表現人物不同的筋骨、肌膚,善於捕捉人物意趣橫生的瞬間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