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及F1專用語解釋

賽車部件

engine/motor 引擎
chassis 底盤
clutch 離合器
fuel tank 油箱
cylinder 汽缸
automatic transmission 變速箱
bonnet 車蓋
electronic ignition system 電子點火系統
radiator 散熱器
spot lamp 車燈
tire 輪胎
brake system 剎車系統
cockpit 駕駛艙

車內儀器

safety belt 安全帶
wiper 拭雨器
window glass 車窗玻璃
seat 座位
helmet 頭盔
steering wheel 方向盤
oil pressure gauge 油壓表
dashboard 儀錶盤
speedometer 速度表

人員

driver 車手
team manager 車隊經理
the support crew 後勤人員
sponsor 贊助商
spectator 觀眾
rookie新手
technical consultant 技術顧問
co-driver 領航員
pit crew 後勤維修人員
constructor 製造商

賽制

practice 練習賽
formula-1 racing 一級方程式賽車
formula-3 racing 三級方程式賽車
rally 拉力賽

後勤裝備

pit 維修站
pit stop 停站
pit lane 維修道
steering box 轉向機
surviving cell 救生室
water pump 水泵
paddock 裝備區

其它

chicane 減速彎道
hairpin 髮夾彎道
dirty air 亂流
down force 下壓力
grid 排位
starting grid 起跑排位
pole position 桿位
qualifying 排位賽
slicks 光頭胎
race number 賽車號碼
safety car 安全車

f1賽專用語解釋

grand prix: 國際汽車大獎賽(第一場國際賽車大獎賽於1906年在法國勒芒舉行)。

championship points: f1年度錦標積分制;f1的年度錦標分為兩種:車手錦標及車隊錦標。計分方式是採用積分制,車手與車隊的積分都是相加累積的。f1賽事成績的評分是由國際汽聯(fia: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依據每站賽程比賽的結果來評定。每站f1比賽的第一名車手和車隊各得10分、第二名各得8分、第三名6分、第四名5分、第五名4分、第六名3分、第七名2分、第八名1分。

chassis:車身底盤 (賽車的基本架構包括懸吊系統、鋼圈輪胎及其他各類車材的組合。一輛高科技f1賽車的車身底盤是由碳纖維板和其他材料合製成的,底盤非常輕巧而且強力大耐用。它通常是一部賽車的編號來源。

cockpit:駕駛艙;f1車手乘坐的區域,它根據車手的體形量身訂做的。但作為車隊的第三輛賽車卻不能兼顧兩位車手的體形,所以它通常按照車隊第一號車手的體形來設計。

constructor:製造商/車隊;f1賽車的製造商是指車身底盤的製造者,而不是指引擎製造商。按照規定,底盤製造者的名字通常是放在引擎製造商名字的前面,在一級方程式錦標賽中,車隊冠軍的榮耀是頒給車身底盤製造商的。

chicane:減速彎道;這個英文單詞的中文直譯是"詐欺"的意思,但在f1賽車中,指的是在直線賽道上設定的連續彎道,用來降低賽車的車速。

hairpin:髮夾彎道;難度非常高,車手駕控非常棘手的彎道,通常是180度象髮夾似的彎道路段。

dirty air:亂流;急駛中的賽車所產生的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氣流。亂流會干擾緊隨其後的其他賽車所產生的氣流,從而影響(減少)空氣流動中所產生的下壓力,這就會使緊隨其後的賽車駕控受到影響,賽車有可能會打滑失控。

down force:下壓力 ;賽車的車身,車翼及懸吊系統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因空氣流動的作用而產生向下的壓力。下壓力隨著賽車速度的增加會產生的更強,從而使賽車的抓地力增強。

wind tunnel:風洞 ;用於開發賽車的空氣動力學套件,它的目的是在保證賽車獲得足夠下壓力的情況下所受的空氣阻力最小,以提高賽車的速度和高速行駛的穩定性。風洞由於運轉需要巨大的能量和配備精密的電子儀器量,所以開支極其巨大。

grid:排位;賽車決賽時起跑的排列位置,是按照排位賽的比賽結果而排列確定的。賽車排列置於兩賽車交錯的行列,最前端的賽車領先下一輛賽車有8米遠的間隔距離。

starting grid:起跑排位 ;根據車手的賽車在排位賽的成績來排定其賽車的起跑的位置。

pole position:桿位 ;又稱為p.p.,由周六下午排位賽取得的名次而定,以賽車所跑單圈最快的成績來確定車手在決賽起跑時最前面的排頭位。

qualifying:排位賽;分為兩部分,分別在周五和周六進行,每輛賽車只能做一圈排位。周五排位賽發車的順序按照前一站比賽成績(新賽季首站按上一年世錦賽成績)。周六排位賽發車順序按照周五排位賽得出名次的倒順序,即慢車先排位,快車最後排位。決賽排位是以周六的排位賽名次成績為準,第一名的賽車手決賽起跑位置稱為桿位。

paddock:裝備區;設在賽事賽道的起跑位附近,這是車隊管理和休息區及運輸車輛停放的地方。

pit:維修區;用於車隊擺放賽車並在比賽前調試賽車以及比賽時完成進站維修等工作的地方,這是車隊比賽周末工作的核心地。

pit lane:維修道;經過特殊設計的在維修站前的通道,是賽車從維修站進入賽道或離開賽道返回維修站的通道。維修道是有嚴格速度限制的路段,一般速度限制在80-120公里/時速( 即每小時50-74英哩),不同的賽道有不同的限速規定。

pit stop:停站;車手加油及換輪胎的地方,進維修站的時機及次數是每個車隊比賽的重要策略。

slicks:光頭胎;在乾燥路面上使用的沒有胎紋的賽車輪胎,也稱“乾胎”。光頭胎於1998年的賽季前被有四條直紋溝槽的輪胎(乾胎)給取代了,這些溝槽是用來降低賽車過彎道時的速度。

pit crew:後勤維修人員;指在維修區負責車隊的工程師和技師。

race number:賽車號碼;在新賽季之前fia會根據前一年的車手排名,給予每輛f1賽車一個號碼,此號碼必須是很清楚地展示於車體的車鼻翼兩側。13這個數字西方人特別忌諱,因此在賽車號碼中,是沒有13號的。

safety car:安全車;是一輛閃著黃色車燈的賓士車,車身貼有safety car的標誌。安全車的駕駛者很有經驗,車上裝有與控制台聯絡的通訊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