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

  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也稱“全英草地網球錦標賽”該賽事於每年6月最後一周至7月初定期舉行,已經形成了傳統,參加資格是按前一年在各種重大比賽中獲勝的得分累計而確定的。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是由全英俱樂部和英國草地網球協會聯合舉辦了,但實際上全英俱樂部控制著比賽,包括每屆大賽的數百萬美元的門票收入。當今溫布爾登的比賽,觀眾可達30萬人以上,而觀看電視實況轉播的人則在5億以上。

歷史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是現代網球史上最早的比賽,由全英俱樂部和英國草地網球協會於1877年創辦的。首次正式比賽在該俱樂部位於倫敦西南角的溫布爾登總部進行,名為"全英草地網球錦標賽"。首屆比賽定位在業餘選手參加的比賽,而且只設男子單打項目,當時決賽的門票只售一個先令。一位來自哈羅公學的名叫斯班塞·高爾的學生在22名參賽者中獨占鰲頭,獲得"挑戰杯"(冠軍獎盃的名稱)。1884年,組委會首次設立了女子單打,姆德·沃特森戰勝了其他12位選手,成為溫布爾登歷史上第一個女單冠軍。同年,男子雙打也成為了正式比賽項目。1899年又增加了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從1901年開始溫網才接受外國選手參賽,當時只限於英國自治領地的小國參加,1905年正式開放,美、法等國選手才跨海而來參加比賽。1922年進行了兩項改革,一是修建可容納1.5萬觀眾的中央球場,二是廢除了"挑戰賽",從這一年起要取得冠軍,男子必須從第一輪打起,連勝7場比賽,女子必須連勝6場比賽。1968年國際網聯同意職業選手參加該項比賽,同時組織者還募集巨額獎金,吸引全世界一流好手參加,故競技水平逐年提高。凡奪得各個單項比賽第一名的,立即會成為世界知名人物。因此,比賽期間精英薈萃,好手雲集,爭奪十分激烈,它體現了網球技術的最高水平和發展趨勢。到2000年為止,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已舉辦了114屆,其中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停賽10次,若從1877年開賽算起,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了。

賽地介紹

溫布爾登現在有18個草地,9個硬地和兩個室內球場,只有在每年5月中旬俱樂部舉行聚餐會是才會全部開放,讓會員比賽時使用,當然每年的溫布爾登大賽是在草地球場上進行的。在人造硬地場遍及世界各地的今天,溫布爾登仍然保持著其古老的傳統:幽靜美麗的天然環境,修整的平整的綠草地,木質的記分牌和木質的看台,場內身著紫綠色服裝的撿球小童,著裝整齊、一面品嘗奶油,鮮草莓的球迷。 

總獎金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獎金逐年提高,1984年男子單打冠軍獎金為10萬英鎊,女子單打冠軍為9萬英鎊。1985年男單冠軍為13萬英鎊。1987年男單冠軍獎金為15.5萬英鎊。1991年男單冠軍獲24萬英鎊,女單冠軍獲21.6萬英鎊,連第1輪遭淘汰選手也可獲得一筆獎金,男子3600英鎊,女子2790英鎊。高額獎金使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使這項錦賽活動百年不衰。

溫網歷史小檔案

20世紀30年代中後期,溫布爾登賽場成了英國選手的黃金天堂,他們一共獲得了11項冠軍,其中包括弗雷德·佩里的男單三連冠和勞德的兩次捧杯。只有在1937年和1938年,兩位美國選手唐納德·布奇和海倫·穆迪從英國人手裡搶走了兩個單打頭銜。 

1946年,二戰後溫布爾登首次開賽,不過一直到1949年比賽的規模才完全恢復到戰前的水準。美國人對冠軍的優勢一直延續到50年代。冠軍名單上有克拉默、施洛德、特拉貝爾特、布勞、康納利和吉布森,其中吉布森是溫網第一個黑人冠軍。

從1956年到70年代初期,男子單打冠軍的獎盃成了澳大利亞人的私人財產。霍德、弗拉塞爾、拉沃爾、埃莫森和紐康比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在女單方面,美國人壟斷直到1959年才被巴西姑娘布爾諾打破。到了60年代,瑪格麗特·史密斯成為第一個奪冠的澳大利亞人,隨後默蒂摩爾和瓊斯又為英國拿回兩坐獎盃。

1973年,在南斯拉夫球員比利奇退出大賽後,有將近80名選手也放棄了比賽。儘管有這么多球手缺席,觀眾總人數還是超過了30萬人次。捷克斯洛伐克的科德斯和比利·簡·金分獲男女單打冠軍。

1977年,溫網迎來了她的百歲生日。作為慶祝活動的一部分,溫布爾登網球博物館開館了。 

在最近十幾年裡,很多長時間保持的紀錄紛紛被打破。1980年,瑞典球員博格成為第一個溫網五連冠的選手,雖然1878--1882年,蘭修也五奪冠軍,但是當時的賽制規定,上屆冠軍只須打一場衛冕戰即可衛冕成功。1985年,17歲的德國球員貝克爾成為溫布爾登歷史上最年輕男單的冠軍,同時他也是第一個非種子選手冠軍和第一個德國籍男單冠軍。1987年,美國球員納芙拉蒂洛娃成為第一個女單六連冠的選手,1990年,她的紀錄達到了9次奪冠。1996年,瑞士的辛吉斯成為溫布爾登123年來最年輕的冠軍,她贏得女雙桂冠的時候才15歲零28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