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特色與地理環境

中華武術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融匯和汲取了諸多地理環境及社會環境的營養,使中華武術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人文基礎。正是由於地域和氣候等地理環境的影響,中華武術才產生明顯的東方體育特色和豐富多彩的武術文化特色。

一、東方體育特色

古代的東方代表一個約定俗成的地理概念,包括古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國等。雖然中華武術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如果說古希臘和古羅馬體育運動是一種典型的奴隸社會體育,中國古代社會的武術則是典型的封建社會體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動方式逐漸使一個民族在企盼風調雨順的同時,培養起勤勉、刻苦、富於耐性、做事堅韌不拔、講和諧、喜安定的民族性格。因此,東方民族多養成清靜淡泊、自然調和、溫順好養的特點,致使他們的體育不是以爭勝負表現自我的競技運動為主要內容,而是側重於保健養生的活動形式,並受中國傳統文化氛圍強烈影響而逐步定型的包括吐納、導引、打坐等氣功和以強身健體為主要目的的太極拳等武術為代表的東方養生文化,這才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體育,是與以古希臘競技為主的體育為其代表的西方體育風格不同的一種體育地理類型。

二、地域性特色

從巨觀地理環境看,中華武術等民族傳統體育體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從小區域地理環境的多樣性看,呈現出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中國周圍封閉的天然屏障使中國的武術運動在相對獨立的地理環境中獨立發展起來。同時,中國是一個多山國家,高山大川阻隔了地域間武術運動的交流與融合,在巨大的地理空間內,南北之差、東西之異懸殊,不同的地理環境必然形成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武術運動項目。所以中國有“南拳北腿、東槍西棍”之說,並且形成了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多種體現地域特色的武術流派。從武術的集散地看,又有少林派、武當派、峨嵋派等不同派別。

三、季風氣候影響

中國典型的季風氣候使武術運動表現出鮮明的季節性特點。首先,由於農業生產的嚴格季節性,武術運動亦帶有鮮明的季節性。其次,在生活水平不高的農業社會,人們運動環境小,故武術運動多為戶外運動。正如日本學者竹之下休藏所說:“在文明未發達的時代,運動的活動是受地理、自然條件限制的。”為順利開展運動,選擇合適的天氣是必然之事。第三,不同季節的不同氣候特點,使武術運動隨季節而變。第四,不同季節形成多種氣候型武術運動。《形意拳理論研究》一書認為,形意拳之鍛鍊,須要與四時相配,要順四季發展的規律,即春發、夏放、秋收、冬藏。所以春天練拳時,應注重內氣、內勁的煥發,走勢宜悠,發勁宜柔,使筋絡漸漸舒伸開展。夏季練拳時適宜發放勁力,不至於傷筋扭骨或拉傷了韌帶。秋季意味著植物已經成熟,並逐漸走向衰老或萎縮。中秋、深秋練拳,則應少發爆發力,練時應內收勁力。因而在嚴冬時練拳,更應隨之而深藏勁力,不可急發爆發力,這個季節發放勁力最容易傷筋骨,損壞韌帶。

四、氣候條件影響

清代郭希汾說:“技擊之南北二派,實由於天時地理之關係,出諸天演之自然,非人力之所能為也。蓋北方氣候寒冷,飲食粗劣,北人生具其間,耐辛茹苦,成為習慣,故盤骨強健,遠勝南人。體質既殊,斯其技擊之術,亦有不同。北派之拳術,氣勢雄邁,力量深厚,有非南派所能及者,不過北人生性遲鈍,不若南人之靈活,幫南派之技擊,其變化神奇之處亦有駕北派而上之者。”可見氣候條件對武術風格的影響。導引術(氣功)源於我國先民對氣候條件的適應,季風氣候的盛夏季節,濕悶多雨,給人們帶來多種疾病,所以用“導引按蹺”的方法來治病。導引術理論在漢代則已成系統,有大量文獻記載,其中《卻穀食氣篇》提出了導引要根據季節和不同氣候進行食氣練習。

五、地形條件影響

北歐(挪威、芬蘭等)多峽灣型海岸,陡峻的崖壁和缺失海灘的海岸地形,使得世界跳水運動早先在這裡誕生;非洲平坦的高原地形使非洲人在賽跑運動上獨占優勢,特別是位於東非高原上的肯亞和衣索比亞,是聞名於世的“黑非洲長跑之鄉”。地形條件對中國武術的產生和發展影響也很大,我國的華北平原及陝西關中平原、東北平原和內蒙古草原地區,由於地形平坦、活動範圍大,所以形成的武術風格主要是腿的動作多而且幅度大,擅長力量和騰空跳躍。而南方武術源於北方,為了適應“地無三尺平”的環境,減少了腿部動作,以手勢變化多、身體靈巧、反應敏捷為特色。南方眾多少數民族居住在山區,溝深嶺高,林密草茂,水流湍急。在這種地形條件下的武術運動要求以短兵為主的個人打鬥術。

構成地理環境的要素是複雜多樣的,對中國武術運動產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不僅包括地形、氣候和人種等自然地理因素,同時還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地理環境要素對中華武術的起源不起決定性意義,但具有深遠的影響。同時,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對武術運動的影響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共同影響,表現出統一性特徵。由於社會的發展,世界政治、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的加快,有些體育項目很難從表面上覓到地理環境對其產生的影響,但中華武術卻帶有深深的地理環境影響的烙印。只有對諸多影響加以分析,才能更深層次地搜尋影響武術技術水平發揮的因素,才能使武術文化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