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考級

中央音樂學院的考級人數越來越多,我們不得不在某些考點限制報名人數。社會上組織考級的單位也與日俱增,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說明我們的許許多多家長已把對孩子的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提到日程上了。現在的問題是,音樂教育(放寬說是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是否大家都能共識了呢?看來還有待各方面的努力。   “上什麼語文課呀?只要能認幾個字,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行了。學什麼數學呀?能賺點錢,做小買賣會算帳就行了。”現在如果聽到這種論調一定覺得很可笑,但在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掃除文盲的初期,持這種看法的人可是很不少。

 “我們讓孩子學鋼琴,只要能彈幾個小曲就行了。讓他們學小提琴,能拉出幾首歌就滿意了。”目前有不少家長,甚至一些教樂器的老師,也多少持有不同程度的此種看法,這是不足為奇的,因為我們現在還處在掃除音(樂)盲的初期,許多人還沒有認識到讓孩子們學習樂器的戰略意義。

   前面那種不學文化的論調,在大、中、小城市中大概已沒有人贊同了。現在,絕大多數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文化課學習都是很重視的。他們的目標,大多是定位在讓他們的孩子能上國中、高中,考大學,甚至將來當研究生、博士生等,所以他們很清楚地知道,要達到這一遠大的目標,必須從小打好基礎,學好文化課。而學校方面呢?也是以此為目的,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以保證升學率的增長(我們不在此討論追求升學率的利弊問題)。所以,國小一年級的數學,光是從1到20的加減法,就要學習一個學期,為的是打好基礎。倒是沒有聽說:“我們的小孩將來又不當數學家,學這20個數字幹嗎要花費那么多的時間?他們在幼稚園時就會算了。”再說語文課,國小老師的要求也是非常的嚴格的,生字、字詞等都要反覆寫、反覆練,做各種各樣的篇子。很多家長還專門去書店,買來各種同步輔導教材讓孩子做,也沒聽見家長報怨說:“我們的小孩將來又不當作家,乾什麼又背單詞又造句的,錯幾個字有什麼大不了的?”。

     而那種認為學習樂器,只要能會演奏幾個小曲就夠了的看法,卻大有人在。持這種看法的人,並沒有認識到讓孩子學習樂器的真正目的應該是:開發智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質。他們抱有一些其它的想法,如:拿了考級證書,可以當特長生,然後進重點中學或大學等等。因此,他們不考慮學習樂器(也是一切學習)需要循序漸進的規律,盲目地拔程度、跳級。他們意識不到打基礎的重要性,而僅僅讓孩子練習考級的某幾首樂曲。這些家長們可能現在還不知道,這樣做會對他們的孩子帶來相當大的損失。就像從小不管孩子的文化課學習,等長大了再補就困難得多了。學習樂器還有它的特殊性,就是童子功的問題,隨著年齡的長大,手指會慢慢變“硬”,就像練體操,教練們不會去選十一、二歲的苗子來培養,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胳膊、腿已經(相對來說)長得太硬了,不可能再訓練了。學樂器,特別是弦樂器或鋼琴,也有這個問題,如果小時候不抓緊,就會把孩子耽誤了,將來再補是補不回來的。

   請構想一下:如果一個小孩僅上了一年學,然後,把三年級的數學和語文考題背熟,直接參加考試。考個60分之後,趕快接著背五年級的考試題,考完後再啃中學初三的考題…….這樣做的目的,是打算進入北京大學的天才少年班嗎?如果真有這么一位家長,讓自己的小孩像這么去做的話,大家一定會認為這個家長的思維有毛病。而現在可悲是,這種現象確確實實在廣大的業餘學習樂器的家長和學生中出現。

  中央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為了使眾多學習樂器的青少年,真正地達到開發智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質的目的,極盡全力規範業餘教育,使他們儘量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我們所制定的,各種樂器的九級(後又增設演奏文憑級)考級教程,就是要與九年義務教育制相接軌,目的是培養一批有較高音樂素質的國家建設人材。這九級的考級教程(有的專業還僅僅是考題)是要讓學生至少學習十年以上,才能學好的課程。一般說來,國小畢業時,考過四級或五級比較合適(管樂器因學習起步晚,級別還可低一些)。國中畢業考過六、七級,高中畢業考過九級,上大學時,再考演奏文憑級,這樣的進度就比較適合。而現在呢?多少學生為了考級,教程中所規定的必練曲目不練全,僅練考級的某幾首樂曲,而且考個勉強通過(最多是60分)後,立即又準備考下一級的曲目,有的甚至還要跳級,往更高的級別考。這種做法難道不是和前面所講的國小跳級一樣嗎?遺憾的是多少人還沒有認識到這一危害性,而更為遺憾的是,某些教育部門或學校,還專門定出了特長生的級別,必須是某某級以上,這就迫使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當上特長生,不得不硬把學生的程度使勁往上拔。一些家長,因為猜不準哪一個考級單位的證書可以用得上,為了有備無患,各單位組織的考級,都讓他們的孩子去考。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又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害得學生們苦不堪言!特長生的設立本是一件好事,應大力提倡。但如何制定特長生的標準,如何招收特長生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