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基礎+技巧=PASS

 --基礎+技巧=pass
儘管會計資格考試存在一定的難度,但這種難度也是相對的,一旦掌握了它的基礎和規律,實現"會計師"夢想並不是一件遙遠的事情。    
基礎

準備會計資格考試,核心是要掌握好各項基礎的東西。打好基礎就是要吃透教材,對指定教材所涉及各項基本原理紮實掌握、靈活運用。這一點是最基本的要求,恰恰也最難做到的。有的考生指定教材看了好幾遍,對基本的問題仍然處於一知半解狀態。如《中級會計實務一》指出,"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經營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這段話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其重點有兩處,一是"日常經營活動",一是"總流入"。收入來自"日常經營活動"意味著非正常活動如出售固定資產等所得收入不屬於"收入"要素,這是會計中一個不好理解的邏輯,即"營業外收入不是收入"。收入是"總流入"意味著儘管有些時候銷售成本可能大於收入,即淨收益可能是負數,但因為收入是一個"總流入"的概念,可以得出結論"收入一定會導致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增加"。很多考生由於受"淨收入"概念的影響,認為上述結論是錯誤的。在這一階段,優秀老師對關鍵問題的指點能大幅度提聯考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準確和牢固程度。

技巧

  在強調基礎的同時,考生也需要接受一些技巧訓練。因為考試中出題者為了增加難度,故意運用一些出題技巧,從心理上和技術上設定陷阱,使部分基礎不牢或對考試規律不熟悉的考生落入陷阱。如《中級會計實務一、二》中均涉及到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問題,出題人不動聲色地給出固定資產交付使用日期,如某年的1月1日。考生在解題時要對固定資產折舊要高度敏感,牢記"從交付使用次月提折舊"的原則,1月1日交付使用的固定資產當年按11個月而不是按1年提折舊,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技巧分為記憶技巧與應試技巧。記憶技巧是為了幫助考生準確、牢固、靈活地掌握複雜、難懂或不好記憶的內容。如《中級會計實務一》中計入管理費用的四項稅金(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考生不妨構想將來事業成功之時,必然有房、有車、有地和鮮花,這就是計入管理費用的四項稅金。應試技巧的核心是如何排除干擾、快速求解。如計算現金流量就要用淨利加折舊找切入點。現金流量表就要遵循七步要決,合併報表也只需掌握十二個分錄。這些都屬應試技巧。訓練應試技巧的目標是做到考場之上鎮定自如,以不變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