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差錯的更改技巧

  會計差錯是指,在會計核算時,由於確認計量記錄等方面出現的差錯。如,會計政策使用上的差錯、會計估計上的差錯、其他差錯等。對於會計差錯的賬務處理應從三個標準來考慮:一是發現的時間。我們將會計差錯分為日後期間發現的會計差錯和當期發現的會計差錯兩類。二是差錯所屬的期間。我們可以把差錯分為屬於當年的會計差錯和屬於以前年度的會計差錯兩類。三是重要性。我們可以將重要性分為重大與非重大(通常某項交易或事項的金額占該類交易或事項全額10%及以上,則認為重大),因此可以將會計差錯分為重大會計差錯和非重大差錯。標準一決定了會計人員應遵循及時性原則,於發現會計差錯時進行更正處理。而標準二、三則決定會計人員應更正哪一會計期間的相關科目。 
  差錯的歸納與更正 
  依據上述三個標準可以形成以下七種具體的會計差錯,其賬務處理方法有同有異: 
  1.當期發現的當年度的會計差錯(不論重大或非重大),其賬務處理的基本方法是:立即調整當期相關科目。這樣處理的原因在於:當年度會計報表尚未編制,無論會計差錯是否重大,均可直接調整當期有關出錯科目。例如2000年12月發現一項管理用固定資產漏提折舊1500元,則發現時應做如下分錄,並調整相關科目: 
  借:管理費用  1500
  貸:累計折舊  1500 
  2.當期發現的以前年度非重大會計差錯,其賬務處理的方法也是直接調整當期相關科目。對於該類會計差錯儘管與以前年度相關,但根據重要性原則,可直接調整發現當年的相關科目,而不必調整發現當年的期初數。因而賬務處理方法同1。 
  3.當期發現的以前年度的重大差錯,其賬務處理的基本方法是:涉及損益的,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過渡,調整發現年度的年初留存收益;不影響損益的,調整發現年度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例: 
  某公司2001年底發現2000年一項已完工投入使用的在建工程未結轉到固定資產,金額為150萬,2000年應計折舊為30萬(公司所得稅率為33%,按淨利潤10%提取法定盈餘公積,5%提取法定公益金),經分析上述事項屬重大會計差錯,要求做出調整。 
  賬務處理如下:(萬元) 
  借:固定資產  150
  貸:在建工程  15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0
  貸:累計折舊  30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9.9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9.9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0.1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0.1 
  借: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積 2.01
  盈餘公積——法定公益金  1.00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