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設立、註冊資本與資產評估

公司法是經濟領域中的一部重要法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目前公司法正在修改,引起各界廣泛關注和討論,討論的問題很多,其中有一個問題是:公司設立時,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智慧財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股權等形式作價出資。這一點大家沒有疑義,但是,對於作為出資的實物、智慧財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股權等如何作價,是由股東約定作價,還是由具有法定資格的評估機構評估作價?則存在激烈的爭論。主張由股東約定作價的理由是,有利於降低公司設立門檻,降低公司設立成本,強化股東意思自治。主張由具有法定資格的評估機構評估作價的理由是,有利於保證資本真實,更好地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

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公司設立、註冊資本與資產評估,涉及股東和債權人利益的平衡問題。公司是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從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應當鼓勵設立公司,減少公司設立的成本。但是,另一方面,公司的運作需要基本的物質條件,公司的交易涉及債權人的利益,如果公司設立成本過低,則可能導致濫設公司,導致公司信用缺失,債權人利益無法得到保護,會加大社會的監督成本。因此,為了保證公司的基本運行,防止股東濫用公司人格和有限責任保護,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有必要規定法定最低資本制度。

然而,註冊資本的作用也不能無限誇大。達到一定的註冊資本,只能說明公司具備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並不能保證公司一定經營得很好。決定一個公司經營好壞的因素很多,有市場的因素、產品的因素、經營管理水平的因素等,有的公司註冊資本不高,但公司經營狀況很好,有的公司註冊資本不低,但公司經營狀況不好。由於公司成立後,註冊資本是可以動的,因此註冊資本不具有擔保的作用。有的公司註冊資本很高,但後來由於經營不善,發生虧損,在這種情況下,債權人的利益也很難得到保障。

從責任與利益平衡的角度看,由於股東只以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在很多情況下,公司的註冊資本甚至公司的全部財產是不足以償債的。但是,由於有限責任的保護,股東和公司不會受到額外的追究。在承擔責任方面有“優待”,在出資方面就應有所約束,即股東的出資必須及時、足額,必須真實。否則,就會造成責任與利益的失衡,就是對債權人的不公平。

因此,公司法在確定註冊資本制度時,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有利於鼓勵、方便投資者開辦公司,二是要確保出資真實。對於鼓勵、方便投資者開辦公司,無論是現行公司法,還是修改草案,都作了很好的規定,股東不僅可以貨幣出資,還可以實物、智慧財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股權等出資。允許如此多種形式的非貨幣出資,且非貨幣出資能占較大比重,充分體現了我國對鼓勵、方便投資者開辦公司的法律支持。這在世界各國公司法中也是不多見的。

出資真實問題,是公司法的核心問題。一是要不要真實,二是如何確保真實。文章開頭爭論的焦點就在這裡。出資要不要真實,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著名法學家江平教授說得好:“公司法的靈魂是資本真實”。否則,規定最低註冊資本就失去了意義,就會造成責任和利益的失衡。如何確保資本真實,我們認為,目前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對於貨幣出資,必須經過驗資機構驗證。對於非貨幣出資,必須經具有法定資格的資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作價,而不能由股東約定作價。

主張由股東對非貨幣出資約定作價,其出發點也許是好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公司設立成本,提高公司設立效率。但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遠大於其正面作用。在目前中國信用制度及相關配合監管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如果對非貨幣出資不進行評估,很難保障出資的真實。理由是:第一,股東對非貨幣出資自我約定作價,出於自我利益的考慮,很容易出現高估的情況。特別是社會上存在把註冊資本與公司實力掛鈎的觀念,股東更有通過高估非貨幣出資來提高註冊資本的衝動。第二,非貨幣出資種類繁雜,包含了實物、智慧財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股權等,股東不具備專業評估知識,很難準確評估其價值。第三,即使股東能夠準確評估出非貨幣出資的實際價值,由於其形式上的不獨立,也難以取信於人。第四,股東約定作價也方便了將非法資金通過實物方式低價折股,再通過公司運作高價變現,使資金合法化的洗錢行為。第五,股東約定作價為有的國有企業經營者通過國有資產對外投資,與其他股東惡意串通,故意低估國有資產提供了方便,從而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因此,公司法在規範股東出資時,既要考慮降低公司設立成本,鼓勵更多的人開辦公司,又要防止濫設公司;既要考慮股東、公司的利益,也要考慮債權人的利益;既要方便股東,也要適當約束股東;既要規定適當的最低法定資本,更要確保出資的真實性。公司法的立法宗旨是,既要保護公司、股東的合法權益,也要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片面強調保護股東、公司的權益,而忽視債權人的權益,不符合公司法的立法宗旨,難以為社會公眾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