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新華視點:守住18億畝耕地這條紅線

“在土地問題上,我們絕不能犯不可改正的歷史性錯誤,遺禍子孫後代。一定要守住全國耕地不少於18億畝這條紅線。”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保護耕地的闡述,在代表委員中引起強烈反響。他們紛紛表示,各地各部門必須堅決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絕不能讓耕地紅線形同虛設。 
18億畝紅線為何碰不得 
“耕地保有量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全國政協委員、國土資源部諮詢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文甲指出,我國現有耕地18.31億畝,通過努力開發、復墾、整理,還有可能增加大約9000萬畝耕地。耕地的全部家底就這些了。 
正是憑著這個家底,去年我國糧食總產量近5億噸。有人曾經算過一筆“糧食賬”:目前我國共有13億人口,人均需要糧食300多公斤,對糧食的總需求量大約就是5億噸。可以說,18.31億畝耕地產出的糧食,剛剛能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 
“但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我國的糧食產量也必須相應增加。即使算上科技增產、土地復墾等因素帶來的糧食增產,耕地面積也無論如何不能再減少了。”全國政協委員、國土資源部諮詢研究中心主任陳洲其指出,到2010年我國人口可能增加到近14億人。要保障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18億畝是個底線,絕對不能突破。 
有關專家指出,耕地在一定意義上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旦轉為建設用地很難恢復成耕地。因此,如果現在不注意節約用地,到了耕地數量無法承載人口增加的時候,我們將追悔莫及。 
然而,近年來的實際情況是,我國耕地數量正在逐年大幅下降。據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現有耕地18.31億畝,要守住這18億畝紅線,意味著“十一五”期間我國年均淨減少耕地面積絕不能超過650萬畝,而“十五”期間這個數字卻是1848萬畝! 
保護耕地先從地方政府抓起 
“我到廣東、浙江、江蘇這些經濟發達地區出差,發現大城市已經與中小城市、城鎮連在一起了,到處都是水泥,根本看不到耕地。”談到耕地持續減少的原因,全國政協委員石萬鵬指出,“近年來,中央三令五申,禁止違法占地,要求非常明確,但我接觸的一些地方政府領導在保護耕地和發展經濟之間仍在左右為難。” 
實際上,一些本該負有保護耕地責任的地方政府已經成了土地違法的主體。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南城縣徐家鄉五帝村黨支部書記吳木根向記者反映,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不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占用耕地開發別墅,犧牲農田發展工業,百姓對此反映十分強烈。 
“去年,江西省有個縣為了發展經濟,在用地指標沒得到批准時,就開始向農民徵用耕地了,還在縣城附近建起了工業園區。”這位農民代表認為,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初衷是好的,但絕不能為了招商引資、出政績,把中央賦予的耕地保護職責拋在腦後。 
包括土地出讓金和相關稅費在內的土地收入,已成為一些地方政府的主要財政來源,這也是地方政府放任耕地流失的重要原因。全國人大代表夏耕告訴記者,這幾年,一些地方政府熱衷於經營城市,以地生財,有的縣市土地出讓金收入占到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形成了名副其實的“土地財政”。 
“當前,亂占濫占耕地、豪華建設之風相當嚴重。”全國人大代表常金月指出,“一些縣鄉政府的辦公場所十分豪華,已經超出實際需要,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去甚遠,無疑浪費了大量耕地”。 
“嚴打”之外更要治本 
“要加強保護耕地,必須對違法占地者依法嚴懲。”全國政協委員王超斌說,“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嚴格土地管理責任制,落實土地督察制度,對各類土地違法違規案件都要嚴肅查處。我完全贊成,只有這樣,才能切實保護民眾利益,保障我們的糧食安全。” 
“早在1997年,中央就提出要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近年來,中央又出台了一系政策措施。但在實行過程中,卻出現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變通’‘繞道’,甚至直接違法違紀的情況。”劉文甲委員指出,為保護耕地,一方面要繼續採取“嚴打”措施,另一方面還要做好治本之策。 
去年,為扼制地方政府用地衝動,國家重新修訂了禁止類和限制類項目用地的規定,明令禁止別墅類房地產開發、高爾夫球場、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新建培訓中心等項目用地;為切實控制工業用地,提出要建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統一公布制度;為終結“土地財政”,提出要規範土地出讓收支管理,切實執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全額納入地方預算的規定。 
“我們國家在保護耕地、防止亂占濫用耕地方面的政策措施已經相當完備,各級政府關鍵是要貫徹落實好。”全國人大代表李豆羅指出,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保護耕地的一段話只有400字,但“認真執行”“認真落實”“嚴格執行”這類詞語卻多次出現。可見,中央保護耕地的決心十分堅定,這對各級地方政府是一個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