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業用地使用權規定(徵求意見稿)》(下稱《工業用地規定》)正式發布,面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 這是國內目前僅知的關於工業用地招拍掛的地方政府規章。
此前20天,9月5日,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31號文),明確要求各地的工業用地“必須”採用招拍掛的方式出讓。
深圳國土局地政處某負責人表示,與其他地區相比,深圳的工業用地招拍掛制度已進入完善和規範具體操作流程的階段。
按照《工業用地規定》,“除國家、省、市確定的重點或重大工業用地和因涉及保密事項不宜以公開競爭方式提供的工業用地,經市政府批准可以協定方式出讓外,其他工業用地應當以拍賣或招標方式出讓。”
據深圳國土局的訊息,今年擬提出的58.5公頃工業用地,規劃局已經完成了選址意見。國土局目前正向貿工局、發改局等部門徵求意見。
上述地政處負責人介紹,按照新規,符合深圳市產業導向目錄的企業都可以提出用地申請,規劃、貿工等部門根據企業的情況,設定產業用地的掛牌條件,包括產業導向、投資強度以及用地規模等,在報紙上公開信息,其他有意願的企業也可參與報價競投。“在同等情況下,價高者得。”
即便在協定出讓的場合,《規定》亦要求主管部門將出讓地塊的位置、面積、出讓價格等向社會公示。若有其他符合條件的企業提出用地意向,則“應當轉為通過掛牌方式出讓”。
“我們的目的,就在於確保工業用地出讓環節的公開、透明。”這位負責人稱。
“工業用地的特殊性在於它必須要有實體的工業項目。”地政處一位官員解釋說,後續階段必須監督拿地的企業依照出讓契約約定的用途適用土地。
他認為,住宅用地土地交付後的後續工作相對簡單,而工業用地的出讓還涉及貿工局、發改局、環保局等眾多政府部門。
據地政處負責人透露,市國土局正在制訂土地出讓後全程監管的政策。土地出讓契約的監管問題已經寫進相關檔案,將推行土地契約驗收制度,考察企業是否按照契約使用土地。
轉型引擎
深圳國土部門強調,工業用地實行招拍掛,最大的功效在於提高了土地的出讓效率。以往企業申請用地的周期通常為8個月乃至一年多,而招拍掛後,“頂多三個月就可以簽訂契約”。
上述地政處官員介紹,招拍掛後,以前由企業逐個向多個部門申請的過程轉為直接向國土局一家申請即可,土地只要在市場掛牌交易就可以了。
而對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效率問題並無實際意義。他們更願意將這一新規稱為“僧多粥少”局面下“打開了一扇窗戶”:“至少我們有了拿地的希望。”
深圳規劃局的資料顯示,2024年全市工業用地規模將達到259平方公里。專家們預測,在沒有大規模填海造地的前提下,這將是深圳工業用地的極限。
根據深圳市土地房產交易中心所作的《工業用地市場需求調查》,租用廠房的企業高達65.14%,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因此,《調查》判斷中小企業將是新規的擁護者。
有地產人士分析,國務院“31號文”之所以將調控矛頭指向工業用地,主要是因為很多地方政府迫於招商引資壓力,在協定出讓工業用地時實行低地價甚至零地價,進而導致投資成本降低,固定資產投資過熱。
從深圳已經完成的兩次拍賣試點來看,土地成交價最終都是起拍價的三倍以上。人們似乎有理由擔憂如此會造成企業運營成本的抬升。
深圳市政府一位官員表示,擔心對招商引資造成衝擊,確實是在推行工業用地招拍掛過程中遭遇到的一大阻力。
但是深圳地產界資深人士半求則認為,土地價格槓桿作用的發揮,將會進一步促使深圳產業的優勝劣汰。在符合貿工局等部門設定的前置條件下,“土地將會被那些技術含量更好、投資強度更大、出價更高的企業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