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新加坡的三大啟示

留學新加坡一直以來以教育環境好、教學素質高、費用相對低等優勢著稱,但今年新加坡一私立學校被取消“素質級”資格和在我國招生資格的事件,在留學生和家長中產生了很大影響,也給留學新加坡蒙上了陰影。

今年暑假本報記者實地探訪了新加坡的一些私立學校、理工學院和藝術學府,也採訪了不少在新加坡留學的中國學生,從中獲得了最新的留學信息和政策,希望能給有意留學新加坡的同學以啟發。

啟示一:英語要求不比歐美國家差

很多家長為子女選擇留學新加坡的原因,常常是認為新加坡屬於亞洲國家,在地理和文化上比較接近中國,而且華人很多,應該對英語要求不高,英語說不好也不會出現不良適應症狀,到那裡留學應該相對比較輕鬆,但記者採訪中發現新加坡院校都是全英文授課,英語不過關恰恰成為了不少留學生的主要障礙。

以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為例,該校是一所以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服裝設計等專業著稱的全面化藝術學府,也是受新加坡政府資助的兩所藝術院校之一,近年來一直面向世界各地招收藝術專業的學生,海外學生中有90%是來自中國北京、上海、瀋陽等城市。按照很多人對藝術院校的理解,只要藝術專業課過硬,文化課成績,特別是英語差一點也沒關係。但南藝無論是視覺藝術傳播、多媒體還是服裝、戲劇等大多數專業,都是全英文教學。

院長朱添壽告訴記者,這就是新加坡英語社會的特點,新加坡雖然華人居多,大多數人也會說中文,但大家在一起第一語言基本都是英語。而很多中國學藝術的學生雖然藝術基本功很好,但英語基礎差,剛開始授課會完全聽不懂;還有一些學生上課能聽懂英語,但課後由於都是中國學生聚在一起也不願開口講英語,所以英語水平進步也不大。

因此朱院長特別希望中國留學生不要搞小圈子,一定要利用一切機會多講英語,這樣做也是為自己今後能在新加坡就業奠定好基礎。同時南洋藝術學院今年在中國招生也將加強英語方面的要求,設立英語入學基本門檻:托福500分,雅思5.5;學生如果英語不過關的話,進校後也要先補習,每周至少要有6小時上英語課,然後年底再考試,此時若英語再不及格就要退學回家。

正在南藝攻讀戲劇專業的上海留學生單潮清過去是上戲附中的學生,她也告訴記者,剛來新加坡留學時,聽那些全英文的專業課“簡直像聽天書一樣”。但她越聽不懂也想學好,於是就拚命學那些不懂的單詞、句子,每天強迫自己和同學、老師對話,漸漸適應了這種全英文環境,進步很大。而她現在學有餘力,還修起了全英文授課的導演、燈光、舞台等選修課,這樣她就能成為一名在戲劇表演方面的多面手。

啟示二:理工學院畢業前景好

新加坡有3所國立大學(分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和5所理工學院(分別是新加坡理工學院、義安理工學院、淡馬錫理工學院、南洋理工學院、共和理工學院)。其中3所大學可以頒發學士學位以上(含學士學位)的文憑證書,5所理工學院頒發的是專業教育文憑。但由於國立大學招生人數有限,更多留學生會選擇理工學院就讀。

上海留學生錢靈燕是共和理工學院大二的學生,就讀電子商務專業。她說,雖然是讀的大專文憑,但選擇共和理工學院還是給了她很大的收穫。因為學校完全是pbl(即無紙化)教學,學生上課不用猛抄筆記,老師也不是單一傳授,而是要求學生互動,因此學生必須強迫自己上課一定要開口和同學交流,而課後也要自己找資料、自主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給了他們很大自主創造的空間。

果然記者在學校內也看到,無論是在教室、圖書館,還是在餐廳、活動中心,來自各個國家的學生都隨身攜帶一部筆記本電腦,或獨自研究、或三五成群討論,實現隨時隨地上網學習交流。

共和理工學院院長劉德成教授告訴記者,理工學院的課程比較實際,更致力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職場的生涯規劃,其課程設計的特色在於以實務為主,以讓學生在畢業時就具備了實務經驗與工作銜接。當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困難、有研究價值,或具挑戰性的事物,學生必須要學會自己解決,這樣的鍛鍊也給他們今後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而今年6月剛剛畢業於義安理工學院的上海留學生陳強和周家驪告訴記者,新加坡企業會把留學生和本國學生相同對待,他們和一起來留學的同學都已找到適合的工作,每月的薪水達到1500-1800新元(約合人民幣7500-9000元),而且馬上就能拿到新加坡綠卡。

啟示三:選擇私校一定要看資質

目前新加坡共有400多家私立學校,有100多家在海外開展招生;在私校就讀的海外留學生有4萬多人,其中中國留學生有1.5萬人。因為私立學校眾多,自然參差不齊,所以留學生在選擇私校時一定要看清資質。

記者實地走訪了幾所排名新加坡私立學校前幾位的學校,發現從教育環境上看,私立學校更像是中國的語言培訓中心。“校舍”大多是沿街的兩三層小樓,和中國的大學簡直“天壤之別”。不過“麻雀歲小,五臟聚全”,樓里圖書館、各種教室、辦公室等硬體設施一應聚全,而且也都是雙語教學。

新加坡商學院(sic)是新加坡第一所私立商業學院,2003年就成為獲得“新加坡素質級認證”(sqc)的第一批私立教育機構,目前已發展到6個校區,擁有3萬多名畢業生。sic副總裁洪文貴告訴記者,為了提升私立學校的教學質量,該校與世界級大學合作開辦了商科課程,其中包括倫敦大學經濟學課程,很多亞洲學生通過就讀該經濟學文憑從而轉入了英、澳大學。

學校還嚴格管理海外留學生的起居,如規定學生每天要準時回宿舍,出入宿舍區必須要有通行證;每月要與海外學生家長通信一次,報告學習狀況。為了照顧海外留學生的思家情緒,學校還每月為當月生日的所有學生舉行集體生日派隊。

今年6月新加坡南洋管理學院被中國教育部曝光的事件,也給新加坡私校招生敲響了警鐘,新加坡私立學校協會主席simonrozario告訴記者,目前協會正會同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標準生產局、消費者合作協會等多個部門擬訂一份招生新舉措,該舉措將在最近兩個月內出台,具體包括:一是出台一份留學生來新加坡讀私校的統一標準契約,主要條款包括學費、課程、就讀時間、住宿以及發生糾紛時的退費準則等。

二是除了原先的“sqc”鑑定外,將整頓私校市場,通過審核標準的優秀學校會被頒發統一的官方認證,達不到要求的學校必須勒令整改,否則不具招生資格;

三是與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合作,取得相應的學校認證資格,目前已有40多所學校已經獲得大使館的認證,具備在中國的招生資格。 來源:新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