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狀元給中考逆襲方法

  1.孩子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學習的時候老是走神兒,怎么辦?

關於走神兒的問題,相信是很多爸爸媽媽的心病,不知道家裡娃娃有木有這個問題呢?

中考前,壓力大,各個科目時間又很緊張,會有很多孩子有這樣的問題。其實我在中考前也是這樣,比如,做數學的時候心裡想著,我單詞還沒背呢。做物理題的時候又擔心:完了,一會兒老師讓我背政治咋辦。有時候還想看點閒書啊,聽點音樂啊。哈哈,其實玩兒的時候也不安心。嗯,現在聊天工具也多,孩子難免受到影響

我給我的學生們推薦的最好的方法就是:

目標責任制

比如這個寒假,我讓每個學生每天都要給自己列一個小表格。在前一天晚上睡覺前就要想好明天在什麼時間點做什麼事情,而且做好一件事情要給自己打分。

光制定計畫,對於孩子來說是沒什麼用的,完不成,計畫了也是白計畫,所以表格里要寫明白自己哪件事情完成了,沒有完成的原因是什麼,每天睡覺前看看自己的表表。

常跟孩子分享這幾條:

1.短期計畫和長期計畫:mysecret:沒有人懂我“打對勾”的快樂

成就感會促使孩子自己進步

2.我是我自己時間的主宰:學霸不是不休息,只是從來不“愣神兒”。

3.我給自己加油!:每天進步一點點,學會肯定自己的進步。

  2、看到了一個麻麻問單詞的問題,那我就說說今天的第二個小話題吧。

每個孩子記單詞的習慣不同,有的喜歡讀,有的喜歡寫,有的喜歡聯想,有的喜歡諧音,當然,記憶單詞也沒有定法,只要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辭彙記憶的兩大法寶:重複+零碎時間。利用好那些看似很細微的零碎時間,反覆記憶是最好的方法。

說個簡單的小例子吧

很多孩子喜歡抱著課本啃後面的單詞表,其實這是效率最低的做法。單詞,掰開了,揉碎了,利用好平時的那些零碎時間,才是最好的,我還記得中考之前,我特別喜歡在上廁所的時候記單詞。貼的家裡的鏡子上到處都是記單詞的小紙條,我媽每次都說我:打白條的又來了。就連家裡衛生紙盒子上都是單詞的小紙條。這些便利貼,小紙條,其實無形之中幫我們節約了很多零碎的時間,很多孩子喜歡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上廁所的時候刷微博。殊不知這些看電視、刷微博的時間其實是最可以用來記單詞的。

  3、考試中閱讀完型細節識別題出錯。如眼淚是流呀還是噴涌等。有何好辦法?

如果你的閱讀細節題總是錯,完形填空也老是出錯,要知道,這兩種題型本來考察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一個考閱讀能力,另一個考察缺詞閱讀和上下文的連貫性,結果你竟然在這兩種題上都容易出錯,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你的辭彙是沒有過關的,否則不可能因為這樣的細節題丟分。所以不要總是抱怨:為啥我看懂了文章,題目做不對,其實你根本沒有看懂。中考的辭彙不光要記詞形詞義更重要的是短語和搭配這些才是考試製勝的法寶希望能幫到你哈

4、英語語法中的從句,孩子說對語法不敏感,英語到140就上不去了,咋辦呢?

發現有個問語法的,我說一下哈。比如,剛才有個麻麻問了說孩子定語從句死活記不住。

我講語法跟其他老師不太一樣,我從來不主張孩子們死記硬背那些語法概念。沒有一道中考題或者聯考題會問:神馬叫做定語從句。所以做語法的時候找敲門更好做,比如定語從句。

其實用兩句話就可以了:1.找到從句花括弧2.根據成分選連詞。舉個例子,孩子做題的時候,第一步,拿過題目來先去掃一眼,發現abcd四個選項是that,what,whether,which,who.。。這樣的基本上就可以判斷是考從句了。然後去讀題乾,用個括弧把從句的部分標出來。從句怎么找,也有竅門。一定是從連詞開始,也就是挖的那個空開始。畫下從句來之後,剩下的就好做啦。

這個從句里木有主語或者木有賓語,就選who(指人)或者which(指物)

如果木有定語的,就補whose

如果木有定語的,就補whose如果什麼都不缺,就補when,where,why.只要孩子找到了規律,語法自然就攻克了,減少了死記硬背的東西,孩子自己就會產生興趣。

5、老師辛苦了,孩子逃避目標計畫家長應該怎么做?

目標計畫一定不是家長和老師給孩子制定的,有時候孩子的逃避其實反映的是我們平時做的一些事情。

比如,我們有時候老師和家長也得反思一下:

我們有多少爸爸媽媽會在寒暑假的時候跟孩子說:兒子/女兒,今天要去你姥姥家,跟著一起去吧。說不定此時孩子有自己的計畫和安排。又有多少爸爸媽媽會跟孩子說:你得好好學習,安排自己的時間。說不定此時孩子早已經計畫好了。這個年紀的孩子其實很有主見,逆反心理也強。有時候不是他不想做計畫,人家本來想做呢,結果我們一說,孩子就想:我偏不做。所以吧,跟孩子們打交道是個藝術,更是個技術活,哈哈~~適時尊重孩子們的意見,聽聽他想說什麼。孩子都是順毛驢兒,順著毛摸有時比逆著他來達到的效果更好,爸爸媽媽們其實都是高手啦。

6、老師講講首字母填空吧!

這種題型在我們高中是不考的,全國17套聯考卷子中,只有上海卷在去年考過這種題型。

這種題型之所以會在中考是重點,原因很簡單,是因為中考的辭彙考察範圍小,對孩子的基礎知識要求更高。

比如一句話里挖一個空,給個首字母s,讓你寫小溪這個單詞。

你在國中只學過一個stream,寫上就得分,寫不出就沒分。

但是到了高中,光s開頭的小溪就學過倆。

stream,streamlet都對,

所以閱卷老師都沒法看卷子。

所以孩子們做這樣的題目,如果是小考,比如期中期末,考察範圍不會超過2本書的單詞表,如果是大考,比如中考,考察範圍就在1600之內。

所以,如果您發現孩子的首字母填空老是扣分,

應該回家問一下孩子:你的中考1600辭彙過了幾遍了

一個小問題就可以讓孩子自己知道該怎么做了。

  7、那短文填空呢?

短文填空更簡單一些

因為是在語境中,有上下文

所以孩子不光可以根據詞義來判斷,還可以根據詞性

比如,這篇文章第一句話力挖掉了一個賓語

那么能填上的不是名詞就是代詞,只需要去找名詞和代詞就行了,大大縮小了範圍

8、昨天看到群里有爸爸媽媽在聊關於中考體育啊實驗啊口語啊這些小項目

我簡單說一下關於體育等等小科目。

我還記得我中考的時候體育是60分,老師總是說:這就是送分的,但是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這並不是送分的

我國中的時候特別胖,我們國中但是還是四年制,初三的時候我是156斤,162cm的身高。

我們考800米,立定跳遠,我每次都得不了滿分。

所以每天上午上完課,中午就會在樓下跳啊跳……

晚上就讓我老媽壓著做仰臥起坐。

中考考體育那天

我們班主任帶領全班同學在操場上給我加油

結果最後跑了3分08,比滿分線還快了2秒

其實爸爸媽媽們也應該多給孩子一點點鼓勵尤其是體育上像我這樣的小胖子都能逆襲,哈哈,況咱家的娃娃乎?

  9、昨天看到有爸比媽咪問到孩子每天睡眠和學習怎么安排,有的孩子特別能睡,但是成績很好

有的孩子看著特別努力,可是學習也沒見有啥起色。

我講個小故事吧,XX年,我在某培訓班。

我們班上有兩個學生

一個每天吊兒郎當,天天帶著耳機,下了課就跑過來跟我聊天嘮嗑。

口語說的很差,還特勇敢,每次都跟外教用英語交流。

另外一個孩子特別刻苦,天天抱著托福的紅寶書背啊背……

當然啦,基本上大家也能猜到最後這倆孩子的成績。

第一個高分過了線,第二個又考了一年

現在我帶聯考的孩子,這種現象就更明顯了。

有些孩子看著真的很努力,努力到讓老師家長都覺得心疼,可是總不見成效。

分析原因,其實有兩條。

第一條,很多學科都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見效慢。但一旦升上平台很難下降。升上平台的過程萬分痛苦。尤其是我們英語。

第二條,就是努力的方向沒有找對啊。花了太多時間做了無用功,而且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無用功。國中跟高中在這一點上有非常大的區別。

那些死讀書,讀死書的孩子即便中考非常拔尖,到了高中會慢慢滑下來

畢竟孩子的學習是個長期的工作,爸爸媽媽們也應該給自己,給孩子更多的信心。

我們中考的勝利只是一小站,即便是沒勝利,也別給孩子太多苛責,他們也都很不容易

  10、孩子背個英語課本都很費勁

我還是以我的老本行為例,說說文科的學習。在學英語中,有兩大法寶是每個孩子必備的

第一,錯題本。第二,辭彙本

有孩子問:老師,錯題是非記不可么?

咱們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整理錯題幫助你節省很多翻看卷子的時間,分析錯題幫助你知道哪裡有漏洞。

每年,帶聯考班最大的感受就是

那些在高一高二認真整理錯題的孩子,這個時候只需要翻看錯過的題就行了

在考試中,那些容易丟分的題,恰恰是你做了好幾遍,錯了好幾遍的題目

整理錯題,正是幫你糾正那個頑固的錯誤印象

我說一下錯題筆記怎么記

單選和辭彙,可以直接抄題,不用寫你錯誤的答案,把他忘掉,只寫正確答案和解析。

閱讀和完型,不用抄題,錯了哪個分析哪個。

只寫你自己最後是咋弄懂了這道題

如果覺得文章很好,值得整理下來,也不要動手抄,時間成本太高了

可以讓爸爸媽媽幫忙複印下來,剪一剪,粘到筆記本上。

去年暑假,有個叫李凌煜的東北孩子,他媽媽給我寄來了一本錯題筆記

上面都是媽媽幫他粘的錯題

非常整齊

下面是孩子的解析

像這樣的資料,正是我們中考聯考之前的寶貴財富

這時候,那些沒有錯題筆記的孩子,就只能從一堆一堆的卷子

一堆一堆的參考書里扒拉來扒拉去

光每天翻書的時間就浪費了好多

還有的孩子喜歡把單詞啊,筆記啊寫到自己的課本里去

其實想想看,你寫到課本里和自己寫到一本專門的筆記本上,所消耗的時間是一樣的

之所以不願意寫到筆記本上,除了懶以外,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就是覺得不習慣

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真的很難,但是養成個壞習慣,卻很容易

糾正壞習慣,就更痛苦了,所以爸爸媽媽們平時要多注意觀察,有時候一點點小苗頭,發展起來就會變成個長時間的惡習,就像孩子一開始打了一局lol,結果到後來,就沉迷到網遊里,拔都拔不出來。

到時候我們再去批評孩子,其實想想孩子又有什麼判斷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