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中物理學習方法2016

1、細讀書,多設問,培養自學能力

教材的閱讀,主要包括課前閱讀,課堂閱讀和課後閱讀。

(1) 課前閱讀,有的放矢。

(2) 課堂閱讀,就是在進行新課的過程中閱讀,對於那些重點知識(概念、規律等)要邊讀邊記。對於關鍵的宇、詞、句、段落要用符號標誌,只有抓住關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準確掌握所學的知識。

(3)課後閱讀,結合課堂筆記,在閱讀的基礎上勤總結、歸納。

2、細觀察,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學習物理獲得感性認識的源泉,也是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手段。國中階段主要觀察物理現象和過程,觀察實驗儀器和裝置及操作過程,觀察物理圖表、教師板書等。

(1)觀察要有主次

(2)觀察要有步驟

(3)觀察時要思考

  3、勤實驗,會操作,提高實驗技能

實驗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對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觀察分析能力,提高實驗技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驗應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邊學邊實驗和小實驗。演示實驗起著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通過演示實驗可以通過分析物理現象,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

4、多思考,細比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對教材上的各種結論,不僅要善於從正面提出問題,還要善於反向思考。如“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而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物體是不是都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呢?通過反向思考,有助於弄清結論成立的前提,並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知識本身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區別。如某些現象相似,但實質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測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所以在學習中一定要積極思維,運用分析、比較的方法,找出異同和聯繫,掌握知識的本質。例如,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就可列表比較。質量和重力、壓力和重力有什麼區別和聯繫等,都可以列表比較。通過比較,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同時培養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

5、善記憶,會記憶,提高記憶效益

為了使學到的知識牢固地銘刻,必須加強記憶。

(1)理解透徹,記得牢

理解是提高記憶質量的前提。對國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額定功率”、“實際功率”、“比熱”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否則更易發生混亂。

(2)語言簡煉,記得快

可將一些重要知識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如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編成:“一物一線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編為:“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哪來哪去,角度不變”;電路識別可編為:“簡單電路四元件,源器線加電鍵,逐個順次是串聯,電路分叉屬並聯”。

(3)反覆強化,記得準

對有些知識,需反覆強化記憶。即凡涉及到該內容時就不斷強化剛形成的條件聯繫,並及時運用、鞏固,以加強記憶。

6、廣訓練,精練習,提高學習成績

練習是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實驗操作練習,在練習時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點:

(1)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畫有目的地進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適量練習。既要有知識覆蓋面,又要有適當的知識梯度。

(2)進行科學的思維活動,不斷探索解題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總之,閱讀、觀察、實驗、思維、記憶、練習等方法是相互聯繫、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