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學科學法指導

聯考物理一般要經過三輪複習,每一輪複習目的各有側重。現階段高三正在進行第一輪複習,這一輪複習是以章、節為單元進行單元複習。在這一階段里,學生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解題方法與技巧,要全面閱讀教材,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要重視對物理狀態、物理情景、物理過程的分析,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全面複習基礎知識

打好基礎不是死記硬背概念和公式,而是要在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對物理概念應該從定義式、變形式、物理意義、單位、矢量性等方面進行討論;對定理、定律的理解應從其實驗基礎、基本內容、公式形式、適用條件等做全面的分析。清楚高中物理力、熱、電、光、原五大部分所涉及到的力、運動、能量的相關問題是在不同知識背景下的同一個內容,是一個整體。

掌握科學的解題思路

在求解物理問題時,應具備良好的思維習慣。如正確選擇研究對象及受力分析,在對狀態、過程分析時畫出狀態過程的示意圖,將抽象的文字條件形象化、具體化。為了儘可能少出錯誤,解題時可以遵循這樣的思路:畫草圖——想情景——選對象——建模型——分析狀態和過程——找規律——列方程——檢查結果。

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

提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應把重點放在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上。有的同學為了加快答題速度,題還沒來得及看清楚就著急去寫,寫到一半才發現寫的不對,原來題沒有審清,結果是想快反到浪費了很多時間,所以,審題環節很重要。審題到位後,再把題中的描述轉換成一個活生生的情景,當然,套用能力的提高還取決於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基礎為首先。

複習時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1、跟住老師複習。每一輪的複習一定要跟住老師,做好複習筆記。第一輪複習是夯實基礎階段,不要急於做套題,要求穩、求實,做好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訓練。

2、認真看課本。複習時老師對一些簡單問題不去細講,這時要結合課本複習,特別是熱學、光學、原子物理部分,聯考出題源於課本是一個基調。

3、養成良好書寫習慣。平時複習一定要書寫到位,解答題都應該寫哪些步驟、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哪一步是采分點、能占多少分,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通過養成良好書寫習慣訓練自己的思維習慣,做到規範性解題。

4、走出大量做題的誤區。物理複習通過做題可以加深對概念、規律的理解,但並不是做題越多越好,做題不在多而在精。熟能生巧是指對做過的題再做兩三遍,去體會題中所運用的方法、考查的方方面面等。

5、做好定期複習。為了避免所學知識被遺忘,每天要把所學內容進行整理,隔一定時間要複習,做到定期複習,只有這樣才能做好知識的存儲環節,在套用時有內容可提取。

高中生物學科學法指導

生物的外延遠遠大於生活的外延。如何利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來指導人生、生活保健、增長學識、提高能力,這是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一個問題。

如何上課?

有的同學課堂上比較被動,認為“上學就是來聽老師講的,就是來學知識的,老師講得越多越好,只要聽就可以了,學生單個回答問題都是浪費時間!”這種想法是極不可取的。

目前的教學與考試,不僅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查,更重視學生的能力發展:識圖能力、推理能力、語言能力、圖形轉換能力、分析材料的能力、探究實驗的能力等都是考查的重點。被動的聽講,不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環節當中去,對能力的提升非常不利。課堂上,首先積極準備課前提問,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其次,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積極主動地思考,手腦口耳並用,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要做好筆記,筆記不要求記全記細,而是記個別關健詞,關健點;對有難點或疑點的地方,做上小標記,課下可和老師探討;課堂討論時,用確清晰流暢的學科語言表達自己對某個事件的認識,能充分地分析所給的實驗材料。

強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一些同學認為單純記憶的知識點不足以看出自己的水平,不屑於記憶。而實際上,歷年的聯考中,都會有一定比例的記憶知識。奇怪的是,這樣簡單的,可謂是輕易得分的題,甚至比難題的得分率還要低。再說,能力的提升必須建立在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牢固掌握的基礎上的。記憶是知識進行遷移,能力得以提高的基礎。沒有基礎,就無從去推理,去分析,去探究。能力的發展與提高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需要記憶。生物學科可有相對多一些。我認為:基礎知識必須強記,基本技能必須熟練掌握(比如高倍顯微鏡的使用、裝片的製作技術、提取技術等)。只要記了,就一定要記牢,記準,記術語,記原話(課本上的結論是歷代科學家對某種生命現象的總結,語言精煉,科學,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否則不記。

如何記憶呢?

最好的記憶方法是理解的記憶,尤其要充分利用課堂上老師所給的記憶時間,並採用複述的方法,用嘴說,用手劃,用心想,用耳聽,以達到最強的記憶效果。還可以用表格法進行歸納,還可以用文字和箭頭把物質的轉變或是能量的流動表達出來,形象而直觀。學了較多的知識點後,多進縱向橫向聯繫,也即隨時將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

能力的提升與知識的遷移

學以致用,學了知識能夠終生受益是我們的希望。如何達到這層效果呢?這就需要同學們具有觀察生活,發現問題的慧眼。在生活中多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說萬物生長靠太陽?保健品真的有那么好的效果嗎?為什麼不再根據心臟死亡而斷定人的死亡?當然也可以問一些小問題,為什麼優酪乳不容易變質?為什麼濫用抗生素無益身體健康?在學習中多問幾個為什麼?充分利用所學,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這樣,學過的知識才能融會貫通。

如何解題?

基本的題型目前只有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大類。對於眼熟的題尤其要小心細緻,越是容易的題,越容易受到錯誤的暗示。解題時,首先要讀懂題目,迅速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起初,可以試著在題目的關鍵字上做上小標記。之後要有良好的解題習慣,正確的解題思路,生物是自然學科,任何結論的得出,都不能想當然,要依據原理或事實,層層剖析。正確答案的得來要言之有據,用事實說話。

建立錯題集

建立錯題集,是查缺知識盲點的好辦法。這要求同學們在平時進行收集整理。首先將錯題記錄或是粘在錯題集上,之後要寫出正確答案,正確的解題思路。再寫出錯因,錯因很多,可以包括審題有誤,基礎知識記不牢,找不到解題思路,答案不規範等。找到錯因,才有更好地進步。在以後複習的時候,錯題集的作用更大!

如何解探究性實驗題?

探究性實驗類型題是目前考查學生能力的最好的題型,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高,所涉及的知識面廣,對科學思路,語言能力的表達,知識是否融會貫通,都進行了較好的考查。教材上的任何一句結論,都可以改為探究性實驗的課題。三年的學習中,同學們要時時刻刻進行這種變式訓練。我們也會對探究性實驗的教學加強指導和引導,希望在一系列的引導下,同學們能獨自地完成實驗設計。

課下,同學們要及時回憶課堂所學,將所學的知識歸納總結,使知識結構化,系統化。同時還可以買一些好的資料,做一下其中的精典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