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頸從6分到7分

  2003年8月,為了出國,第一次準備雅思(blog)。

那時候很多同學去了環球,新東方,參加專業的培訓,出於省錢的目的,也質疑所謂專業培訓的質量,我還是決定自己來。買了幾本呼聲很高的書,最後覺得有用的還是劍橋那幾本,題不多,但是和真正考試的題很像。後來我們學校也辦了一個雅思的培訓班,幾百塊很便宜,我去了。聽力的老師聽說是新東方的主講,很年輕,很能說,會調動課堂氣氛。但是聽久了就發現如果花錢去聽人家說笑話其實不怎么值。不過我還是從他那學到了東西:double o和w的區別。寫作那個老師,我恨他!他教我寫作不要拘泥那些格式,說考官看慣了5段式,如果寫的不同一點,更有可能那高分。我寫了幾個給他看,把我夸的樂死了,結果真考的時候,才拿了5分,不是我不承認事實,可是我寫的真得不至於得5分啊!閱讀和口語是一個老師教,我個人最喜歡這個老師,不像那個新東方的那個那么浮(我不是說新東方不好啊!只是不喜歡60分鐘的課有40分鐘的笑話),但是也很幽默,而且他有最吸引人的聲音。

那時候弄了好多機經,反覆的看,結果考試的時候也是考了,每個文章都記得很清楚,還沒聽題就知道答案,但是後來問題出現了,因為機經並不100%正確,所以當聽到的答案和記憶的不同時,就會猶豫,這是很痛苦的。一方面要充分相信機經的準確率,畢竟那么多人考完了,更何況當是寶寶姐姐是多么權威,另一方面,我覺得自己的能力還是可以的,而且確實聽出了差別……相信大家用過機經,應該都有過這個經驗了。考試的時候,我選擇相信機經,如果機經是對的,我覺得我應該可以得8分,但是最後缺只有7……,總的來說,雅思的機經是不錯的。

2003年12月23號 (可能是,有點記不得),第一次考雅思 a類

l:7, r:6, w: 5, s:5

overall: 6

出國條件不能有低於6,否則要讀語言,於是考試成績出來的當天,就去報名3月21號,準備第二次考。

2003年到2004年的寒假 準備第二次雅思

有了第一次寫作的嚴重打擊,我決定恨那個老師一輩子,同時開始研究最經典的寫作模式:5段式。雖然決定走套路,老師有一點還是對的,得有點變化,不去記那些老套的句子,而且用詞要多變一點。為了走出5,為了基本掌握考試題的idea,控制寫作時間和節奏,假期40天裡平均每天寫兩篇作文,從最開始的大半天想幾句,到最後看到題就可以提筆,不得不說題海戰術對於寫作也是有用的。都寫完一遍之後會發現,很多題目是相關的,考試題肯定會和這些有overlap的。

至於口語,我沒毅力像有的人把想到的都寫下來再背,只是大概的想想。而且我覺得考口語比較主觀,尤其在國內考,和考官有很大關係,所以運氣很重要。當然了,如果實力強,誰是考官都可以啦!

我聽力比較好,所以沒怎么做題,下載了英語中級聽力的mp3,因為覺得難度和雅思差不多,每天聽聽,反覆聽,爭取每個詞都聽清楚就可以了,因為細節在聽力的填空和選擇里很有用。這次我沒怎么看機經,而且那時候正是傳說半年一換題的期間,所以我是全靠自己了。考試結果也證明,題都換成新的了,但是新並不是難,所以最後我的結果還是可以的。考完當天為了有成就感,我也寫了考試回憶,結果現在的機經版本里,也有我的一份喔!哈!

閱讀也是多看看,保持閱讀速度就可以了。辭彙我覺得不用刻意去背,就把看過的東西能認識就好了。

2004年3月21號,第二次考雅思 a類

l:8, r: 6, w:7, s: 6

overall:7

2004年8月出國

2006年8月,為了拿澳洲pr,報名g類

2006年9月23號 在 澳大利亞阿德雷德考雅思 g類

這次考前完全沒複習,全靠吃老本,一是各科都在期中考(blog)試,還有作業,二是很多同學考完說不難,就這么去了!

聽力,閱讀,寫作感覺都算順利,和以前感覺差不多,不敢說拿多少分,但是底線應該可以了。覺得變化最大的是口語,應該是因為在國外兩年多,畢竟和那么多外國人說過那么多話,不像以前只是和外教講幾句,語言已經流利多了,而且很多用法比較和當地人相似,再加上這次的題目我覺得還是蠻有意思的,所以我和考官都說的嘻嘻哈哈的,這些是考前沒想到的。

本身這次的考試不需要我拿很高的分數,所以考成這樣,我個人還是很滿意的。寫這些是想對自己有個總結,也許是最後一次考雅思了,所以希望現在和以後考試的朋友,都拿到自己期望的成績,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