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縣級財政決算審前調查的方法

  在開展縣級財政決算審計工作中,要摸清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因此應加大審前調查的深度和力度,使審計方案的制定更加科學、合理,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搞好縣級財政決算審前調查,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了解掌握基本情況,收集整理有關資料。在了解縣政府機構設定、人員編制情況的基礎上,通過召開有關部門、單位參加的座談會和實地調查等方法,收集縣政府有關財稅工作重要會議記錄和有關檔案,摸清縣級財政收入主要來源和財政支出的主要範圍。對財政收入需了解各稅種收入指標完成情況是否真實,有無隨意把下年收入列入本年收入,或者把本年收入轉為下年收入的問題。了解稅務部門是否按照稅收征管法嚴格徵收稅款,有無扭曲、變通征管辦法,低率預征、以緩代征、變相包稅,造成稅款流失的問題;有無稅收計畫完成後不征或緩徵的問題;有無混淆征管範圍和入庫級次的問題。了解稅務部門是否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及時、足額徵收稅款。有無將規費收入、罰沒收入長期掛在往來賬上,未作預算收入等問題。對財政支出,應了解各項支出是否按年度預算完成,有無超預算列支的問題;當年預算支出指標的追加、追減是否符合規定的程式,有無擅自改變預算的行為;各種專項撥款是否按規定用途使用,有無擠占挪用等問題。了解各項財政支出是否符合國家經濟工作方針、政策,支出結構是否合理,是否保證了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發展的需要,安排財政支出是否“量入為出”,有無提高開支標準等問題。有無將財政資金假借各種名義列支,將資金轉到預算內、外暫存賬戶,或將預撥的下年度經費支出列入本年財政決算支出等虛列財政支出問題。有無將預算外支出擠入預算內列支的問題;有無在年底突擊列支、無預算列支,轉移預算結餘的問題。有無故意擴大結轉性資金的範圍和數額;是否存在無項目的虛列結轉、無資金保證的赤字結轉等問題。

 

二、對電子數據進行檢查,核實其完整性、準確性。對被審計單位計算機信息系統運行和管理情況進行檢查,主要了解被審計單位賬套的完整性、準確性以及計算機信息系統結構、計算機信息技術文檔的真實性、完整性,是否存在舞弊隱患和系統缺陷等。根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分析和測試結果作出評價。對計算機的輸入、處理過程和輸出結果進行審計,對計算機內部控制進行測試;對計算機處理賬務的手續健全性進行測試並對業務數據在處理過程中有無可能丟失、增加、重複、或不恰當地改變進行檢查。利用計算機輔助手段,將地方稅務局稅收數據導入資料庫,利用通審軟體地稅版對稅收數據進行分析匯總,與其稅收年末決算報表相核對,從中發現疑點,同時,對重點行業及納稅大戶進行抽查,通過抽查有關納稅檔案和賬、證、表的核對,重點核實其營業收入與納稅數額的真實性。

 

三、根據審計目標,確定延伸審計單位。在充分了解掌握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根據縣級財政決算審計所要達到的目標,依據以下五項原則,確定延伸審計單位:一是預算內、外資金收入較多的部門、單位;二是使用財政資金較多的部門、單位;三是該地區納稅額較大的企業;四是涉及農民利益、民眾反映較多的單位;五是其他與審計有關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