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對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以下簡稱企業)的監督管理,規範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客觀評判企業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及經營績效,根據《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企業及其獨資或者控股子企業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是指依據國家規定的程式、方法和要求,對企業負責人任職期間其所在企業資產、負債、權益和損益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重大經營決策等有關經濟活動,以及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情況進行的監督和評價的活動。    

   第四條 本辦法所稱企業負責人是指企業主要負責人,即法定代表人。  

   第五條  國資委按照企業負責人管理許可權負責組織對企業負責人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並會同有關部門依法對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進行監督。

  第二章 審計工作組織    

  第六條 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按照企業負責人管理許可權和企業產權關係,依據“統一要求、分級負責”的原則組織實施。    

(一)企業負責人離任或任期屆滿,都應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組織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二)企業獨資或者控股子企業負責人離任或者任期屆滿,企業應當組織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對於提拔到企業總部領導崗位的子企業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結果,應報國資委備案。 

( 三)企業應當建立對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的任期或定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    

   第七條 根據出資人財務監督工作需要,對企業發生重大財務異常情況,如企業發生債務危機、長期經營虧損、資產質量較差,以及合併分立、破產關閉等重大經濟事件的,應當組織進行專項經濟責任審計,及時發現問題,明確經濟責任,糾正違法違規行為。  

  第八條 國資委在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履行下列職責:  

(一)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有關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規章制度;  

(二)負責企業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組織實施;  

(三)決定對發生重大財務異常情況企業進行專項經濟責任審計;  

(四)指導監督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第九條 國資委組織實施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主要採取以下三種形式:  

(一)按國家有關規定,委託國家有關審計機關具體實施審計工作;  

(二)根據出資人財務監督工作需要,聘請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社會審計組織承擔審計工作任務;   (三)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組織或者抽調企業內部審計機構人員實施有關審計工作。

   第十條 企業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履行下列職責:  

(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國資委統一工作要求,制定本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具體實施細則;  

(二)組織實施獨資或者控股子企業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三)組織實施企業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任期或者定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四)決定並組織實施對發生重大財務異常情況子企業的專項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第十一條 中央有關部門幹部管理許可權內的企業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二條 按照重要性原則,企業總部及重要子企業應當納入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範圍內,其他子企業可視不同情況決定審計工作範圍,但審計戶數不得低於50%,審計資產量不得低於被審計企業資產總額的70%。     第十三條 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企業或者承辦審計業務的社會審計組織應當將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與其他財務審計工作相結合,在確保審計結果客觀公正的基礎上,可以參考利用相關財務審計或者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資料,避免重複審計。    

  第十四條 企業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不含企業負責人)離任或者任期屆滿,可根據出資人監管工作需要或者企業負責人建議開展相應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第三章 審計工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