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機關審計處理處罰的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範審計處理、處罰行為,發揮審計監督的作用,維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以下簡稱《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以下簡稱《行政處罰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審計機關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以及違反《審計法》的行為進行處理、處罰時,應當遵循本規定。 

第三條審計處理是指審計機關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採取的糾正措施。 

審計處理的種類有: 

(一)責令限期繳納、上繳應當繳納或上繳的財政收入; 

(二)責令限期退還被侵占的國有資產; 

(三)責令限期退還違法所得; 

(四)責令沖轉或者調整有關會計賬目; 

(五)依法採取的其他處理措施。 

第四條審計處罰是指審計機關依法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和違反《審計法》的行為採取的處罰措施。 

審計處罰的種類有: 

(一)警告、通報批評;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 

(四)依法採取的其他處罰措施。 

第五條審計機關作出審計處理、處罰決定,應當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 

第六條審計處理、處罰由審計機關依法實施,審計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審計處理、處罰。 

第七條審計終結後,審計機關應對審計事項作出評價,出具審計意見書;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需要依法給予處理、處罰的,依法作出審計決定,製作審計決定書;或者向有關主管機關提出處理、處罰建議。 

第八條審計意見書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審計的範圍、內容、方式和時間; 

(二)對審計事項的評價意見和評價依據; 

(三)責令被審計單位自行糾正的事項; 

(四)改進被審計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管理和提高效益的意見和建議。 

第九條審計決定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審計的範圍、內容、方式和時間; 

(二)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行為; 

(三)定性、處理、處罰決定及其依據; 

(四)處理、處罰決定執行的期限和要求; 

(五)依法申請複議的期限和複議機關。 

第十條審計機關出具審計意見書、作出審計決定或者向有關主管機關提出處理、處罰建議前,應當由覆核機構或者專職覆核人員進行覆核。 

第十一條審計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規定作出審計處理、處罰決定。 

第十二條審計機關在進行審計處理、處罰前,應當充分聽取被審計單位和有關責任人員的陳述和申辯。審計機關不得因被審計單位和有關責任人員的申辯而加重處罰。 

第十三條審計機關在進行審計處罰前,對符合審計聽證條件的,應當告知被審計單位或者有關責任人員有要求審計聽證的權利;被審計單位或者有關責任人要求審計聽證的,審計機關應當組織審計聽證。 

審計聽證會的工作應當依照《行政處罰法》和《審計機關審計聽證的規定》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四條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違法行為,審計機關應當依法從重處罰: 

(一)單位負責人強制下屬人員違反財經法規的; 

(二)挪用或者剋扣救災、防災、撫恤、救濟、扶貧、教育、養老、下崗再就業等專項資金和物資的; 

(三)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的數額較大、情節嚴重的; 

(四)阻撓、抗拒審計或者拒不糾正錯誤的; 

(五)拒不提供或者故意提供虛假會計資料的; 

(六)屢查屢犯的; 

(七)其他依法應當從重處罰的。 

第十五條審計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違反國家規定的行為,應當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予處罰: 

(一)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經審計查出後,認真檢查錯誤並及時糾正的; 

(二)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的款額較小、情節輕微,自行糾正的; 

(三)能夠認真自查,並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反財經法規行為危害後果的; 

(四)受他人脅迫有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的; 

(五)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予處罰的其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