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的作用及意義

人事部推行執業資格制度的思路是:執業資格的產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人才評價的手段,是政府為保證經濟有序發展,規範職業秩序而對事關社會公眾利益、技術性強、有關鍵崗位的專業實行的人員準入控制:簡言之,就是政府對從事某些專業的人員提出的必須具備的條件,是專業人員獨立執行業務,面向社會服務的一種資質條件。執業資格制度的作用主要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執業水準,二是執業道德。目前,我國許多專業的執業水平和執業道德都存在著不少問題,為了提高管理水平,國家開始實行執業資格制度,但對執業資格的設定和管理剛剛起步,基本屬於政府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項制度對提高專業人士的整體水平,規範職業行為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我國加入wto,以及各行業人才市場運行機制逐步規範的情況下,這項制度的作用將更加明顯。 
按照國家建立執業資格制度的總體要求,我們建立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的目的,就是要達到提高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的質量和水平。規範造價工程師的執業行為,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公共利益。
歸納起來,建立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的意義有以下幾點:
 (一) 是深化工程造價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
現行投資估算、預算、工程標底、企業報價的編制和審核,通常都按各部門、各地區發布的工程定額和相應的費用為基礎進行的,評標定標時中標價也是按規定的幅度在接近標底的一定範圍內確定的。工程造價專業人員即使水平再高,也基本脫離不開定額本計價,這是長期計畫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工程造價定價制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深入發展,國家對投資體制深化改革措施的逐步出台,特別是今年起實施的“招投標法”提出了淡化標底,企業以個別成本報價,評標定標以評審的最低價中標。這些都意味著工程造價管理體制將隨之發生重大的變化,今後工程造價要逐步地轉向,由原來以國家發布的指令性定額定價變為在國家定額指導下,按企業個別成本確定報價,通過市場競爭在契約中確定工程造價的新的計價模式,這是我們專業人員在工作中所面臨的一個新形勢。
上述造價管理體制改革目標和思路,早在92年中央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就提出來了,最近兩年,隨著建設市場招投標制的深入發展,各方面要求企業自主定價的呼聲更大。近幾年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一些方面進行了改革嘗試,但總感到步伐不大,當然這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一個重要原因我們專業隊伍整體業務水平不高,缺乏市場應變能力。曾經有同志指出,工程造價改革的最大阻力是企業和專業人員,他們長期依靠現成的定額計價,習以為常,一旦拐杖沒有了,則將不知所措。因此,儘快建立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形成一支高素質的專業隊伍,是深化工程造價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 是我國加入wto,參與世界經濟交流與合作的需要
國外大多數國家,為保證經濟的有序發展,都實行執業資格制度,實施對專業人員依法管理已是國際上的慣例。如英國稱工料測量師、美國稱造價工程師、日本稱積算師,上述國家工程造價專業人員都經過學會組織的考試、繼續教育等培訓後取得資格執業。這些國家經過長期的實踐,得出的結論是:執業資格制度對市場經濟的有序、規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建立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也是與國外進行公平交易,進行技術、經濟的合作與交流的需要。過去,我們沒有這方面的制度,因此,國內的設計、施工和造價諮詢單位所做的工作得不到外方的認可。我國一些地區的外資項目、世行貸款項目等,基本上都被一些國外公司或中外合資公司控制。此外,國內一些高水平的造價諮詢機構及人員,在國外承攬任務也是困難重重。90年代後,上海、廣東、北京等地已陸續有國外公司以及執業人員進入我國執業,我國入關後,要取消對國民的歧視待遇,國外大批的機構和人員進入已經是必然的趨勢,如何對這些機構和人員進行資格認定已經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能夠使我們的隊伍在我國加入wto後儘快融入國際市場開放的需要,建立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是當務之急。

(三) 是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
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是造價工程師註冊管理辦法第一章總則中明確規定的。
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僅需要依靠政府行使其管理和監督職權,而且更需要造價工程師依法執行業務,向有關各方提供良好的服務。造價工程師通過指定、委託或聘請,為委託方的工程造價把好關,可以有效地維護國家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這在造價工程師註冊辦法第六章權利和義務中已經明確規定,保障造價工程師依法獨立執行業務,可以不受非法或行政干預,使造價工程師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責,有效地發揮為社會提供造價諮詢幫助的作用。
(四) 是加快人才培養,提高和促進工程造價專業隊伍素質和業務水平的需要
隨著建設市場的全面開放,工程造價通過招投標競爭定價將更加的激烈,無論是投資、設計、承包方或造價諮詢單位,運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利潤或投資效益都是必須認真考慮的。這些都是需要競爭和加強管理才能做到的。市場的競爭最終將體現為人才的競爭,參與建設的各方,沒有一批高素質的人才,就不可能編制和管理好工程造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注重了經濟效益,各單位開始重視概預算人員的工作,目前專業人員的水平,總體上較以前有了提高,但仍然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如工程造價在編制過程中存在計算上的漏算、缺項、工程計量不準,不會做補充定額等現象大量存在,更應引起注意的是,缺乏能動的影響,最佳化決策、設計、施工等方案的知識和技能;在開拓一些新的領域方面,如索賠、風險管理、投標策略等更缺乏相應的探索精神。所有這些情況說明,我們這支專業隊伍的業務水平離市場尚有一定的距離。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實行準入制度,建立起適應人才市場競爭,促進工程造價管理質量、專業人員技術水平和執業能力不斷提高的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