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算師“獨立運動”

中國精算師“獨立”後,將作為保險專家,發表專家意見,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提醒公眾風險在哪裡。

9月27日,“第五屆中國精算年會”在西安召開,中國精算師醞釀多年的“獨立”運動獲得突破—— —中國精算師協會(下稱“協會”)的籌建工作已經進入倒計時。

此時,距離原中國人民銀行保險司1997年11月啟動“中國保險精算制度建設”項目、籌備成立中國精算師協會已經過去近7年時間。

精算協會的“獨立”色彩

作為協會的主要倡導者之一,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政懷透露,目前已經徵集到300多位中國精算人士的簽名,不日將上報民政部,協會名稱擬定為“中國精算師協會”。

李政懷介紹,協會將仿照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和中國律師協會的組織構架,採取會員制,成立理事會,建立秘書處,並下設多個專業委員會。會員主要是已經獲得“中國精算師”資格的精算師和準精算師等專業人士。

協會成立後,主要負責三項工作:首先是組織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和精算師的業務培訓;然後是制定精算師的職業操守和職業準則;再次是協會會員以專家的身份,發表意見。

作為保險業內最具專業知識的精英俱樂部,李政懷稱,協會成立以後,經費主要來源於會員繳納的會費和無條件的捐贈。

如此繳費的原因是“保持協會的獨立性”。而“獨立”恰恰是精算師們“處心積慮”成立協會的緣起。

“目前,精算師在保險公司主要的工作內容是產品開發、準備金計算、行銷策劃和償付能力報告等。”李政懷介紹。

但實際上,精算師有三種角色,分別對應三種職能:一是保險公司的雇員,為保險公司工作;二是監管部門的代理人,按照監管的要求進行工作,並及時反映保險公司諸如償付能力不足等重大事件;三是作為保險專家,發表專家意見,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提醒公眾風險在哪裡。

“例如,前一段時間三家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的事件,以及之前的投連險誤導問題,都可以由精算師協會從專業團體的角度,告訴公眾事實本身的曲直。”李說。

在協會成立的原因方面,李政懷分析道,因為保險公司、監管部門和消費者的利益取向不一致,所以成立精算師協會、制定精算師的職業準則、維護精算師的獨立性尤為必要。

“如果有人違反了職業的準則,就會被協會開除,並且不再被認可為中國精算師。”一位參與精算師制度建設的教授介紹,這也符合精算師職業的國際慣例。

他介紹,精算制度發達的英國和美國,都有獨立的精算師協會或者學會,搭建起“職業”的三個支柱:“一是職業操守,這個最為重要;二是資格認可標準,即進入的門檻,世界上多數職業都採用‘考試+實踐經驗’的模式;三是實務標準,以精算為例,例如償付能力標準、準備金標準,以及產品費率等。”

7年之癢

僅僅為“獨立”兩個字,中國的精算人士奮鬥了7年。

1997年11月,原中國人民銀行保險司啟動了“中國保險精算制度建設”項目,並成立了項目工作組,負責建立中國保險精算制度的具體工作。原人民銀行副行長陳元任名譽組長,原人民銀行保險司司長馬鳴家任組長,魏迎寧(現為保監會副主席)、李政懷任副組長。項目的主要內容包括三項:籌備成立中國精算師協會;建立精算報告制度;建立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制度。

精算師的專業門檻,注定了協會類似高峰會議。以項目組中的李、傅、詹三人為例,他們都是剛剛完成中國第一張生命表的編制工作。

一年後,因為監管主體的變化,項目組出現了調整。

1998年11月,中國保監會正式掛牌,並在人身保險監管部設立了精算處,繼續負責項目的進行。

1998年12月,項目組在雲南昆明召開第四次工作會議。此次會議正式啟動了中國精算師考試制度。

1999年9月,保監會聘請李政懷、鍾煦和、陸健瑜為首屆中國精算師考試顧問,負責首屆精算師考試的命題與評卷工作。一個月後,保監會組織了首屆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約60多人參加考試,保監會副主席吳小平親自參加巡考。同年11月,保監會公布考試結果,43人通過考試,成為首批“中國精算師”。

上述教授回憶,“保監會授予43名合格精算人員為中國精算師,是希望以此為起點,有更多的人參與,推動中國精算制度的發展。”

監管部門的期望已成事實,首批43名精算師多數已經成為各個保險公司的精算頂樑柱。如現任國民人壽精算負責人的詹肇嵐、太平洋人壽公司副總精算師鄭韞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