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414000城市給水工程

1k414000城市給水工程1k414010掌握飲用水處理基本知識1k414011  飲用水處理工藝流程

(1)地表水的處理工藝流程

①地表水的常規處理工藝流程

地表水中大多含有大量懸浮物、膠體物質,這些物質的存在使水變得渾濁,而且它們還能夠粘附很多細菌和病毒。因此,懸浮物和膠體是地表水作為飲用水源時水處理中主要的去除對象。

以地表水作為水源的水廠多採用以下的工藝流程(圖1k414011-1):

混凝、沉澱和過濾通常被稱作澄清工藝,因此以地表水作為水源的生活飲用水的常規處理工藝也可以分為澄清和消毒兩部分。

原水進入給水處理廠後,先加入混凝劑,使其與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物質形成較大的絮狀顆粒,然後經過沉澱池沉澱,使其中較重的絮體沉澱去除,這時水中還含有一些較輕的絮體,它們隨水流進入濾池,過濾去除。完善而有效的混凝、沉澱和過濾過程,能夠有效地降低水的濁度,能夠去除水中絕大部分的懸浮物和膠體物質,而且還可以部分去除水中某些有機物、細菌及病毒等。經過過濾的水,必須投加消毒劑來殺滅致病微生物,出水通過管道輸送給用戶。

在給水處理廠中,沉澱池、澄清池的個數、能夠單獨排空的分格數一般不宜少於兩個,而且在投藥消毒設施之後,需要設定不少於兩個(或兩個分格)清水池,作為水量調節構築物,同時要滿足消毒劑與清水的接觸時間不低於30min。

②其他處理工藝流程

根據原水水質的不同,澄清工藝系統還可以適當增加或者減少某些處理構築物。當原水的濁度很高時,往往需要在混凝前設定預沉池或者沉砂池(如圖1k414011—2)。

當原水濁度很低時,可以省去沉澱構築物,將原水加入混凝劑,然後直接過濾(如圖1k414011—3)。但是在生活飲用水處理中,過濾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圖1k414011-3  低濁度水處理工藝流程

 

(2)地下水的處理工藝流程

地下水的處理工藝流程應該根據水源水質和用水對象對水質的要求進行選擇,常用的處理過程是除鐵、除錳、除氟等。

①地下水除鐵、除錳

當地下水中鐵、錳的含量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時,需要採用自然氧化法和接觸氧化法等方法去除鐵、錳。前者通常設定曝氣裝置、氧化反應池和砂濾池(如圖1k414011—4)。

後者通常設定曝氣裝置和接觸氧化濾池,一般選擇一段處理,當錳的含量比較高時,可以在一段處理後面再加一段處理過程(如圖1k414011-5)。

如果同時除鐵除錳,可以利用與上面除錳相似的工藝過程,只是用除鐵除錳濾池代替除  錳濾池。

工藝系統的選擇應該根據是否單純除鐵還是同時除鐵除錳以及原水中鐵和錳的含量等  水質特點來確定。

②地下水除氟

當地下水中含氟量超過1.0mg/l時,需要採取除氟措施。

除氟的方法可以分為兩類。混凝沉澱法,投入硫酸鋁、氯化鋁或者鹼式氯化鋁使氟化物產生沉澱;吸附過濾法,利用活性氧化鋁或者磷酸三鈣等進行吸附交換。其中,活性氧化鋁吸附過濾法是比較常見的處理方法,含氟原水通過過濾,氟被吸附在吸附劑表面,生成難溶氟化物,然後去除,其工藝流程如圖1k414011—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