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設計需要掌握的原則

3.4.3條平面或豎向不規則的建築結構,其計算模型有特別要求,計算工作量大,計算難度提高;而且,雖然計算手段增多了,但並不能保證其計算結果“準確”,造成結構安全度難以控制。因此,設計中(特別是建築設計)應儘量避免採用不規則的設計方案,尤其不應採用嚴重不規則的設計方案,除非該方案的使用功能特殊需要或建築效果是唯一最好的。

3.4.5條設定防震縫是解決體型複雜、平面立面特別不規則的建築結構由於變形複雜而避免碰撞的一種好方法。但對於高層,尤其是超高層建築宜選用合理的建築結構方案而不設防震縫,同時採用合適的計算方法和有效的措施,以消除不設防震縫帶來的不利影響;此外,要注意由於設定了防震縫而形成結構高寬比超限問題。防震縫同時又能兼作溫度縫,對於超長建築則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3.5.3條“結構在兩個主軸方向的動力特性宜相近”,體現在具體設計中,一是注意建築平面的長寬比不宜過大,二是對於矩形平面,在剪力牆的布置、柱截面 bh的擺向以及樓層結構布置中,應採取增強結構橫向(短方向)剛度的設計方法而不是其相反,否則將本已有差距的兩主軸動力特性進一步擴大,對結構的杭震不利。

3.7.3抗震設計不是結構專業人員應該或能夠全部包辦的,其它專業人員也應有抗震設計的意識、責任和能力。

3.8.1條一般的建築物通常都是採用抗震方法(設定抗震構件、抗震牆)和防震措施(如設定防震縫)來預防地震災害的,隔震和減震僅適用於特殊要求和高烈度抗震結構。

3.9.3條由於強調“強剪弱彎”故需改變傳統的做法——箍筋只用ⅰ級鋼,現在提倡用ⅱ、ⅲ級鋼箍;砼強度越高,其脆性越大,抗裂性能越低,所以對砼強度等級的採用是有所限制的,不是越高越好,正確的設計方法是恰當、適用就行。在附錄b中可體會到,採用高強砼時,有關構件剪力、軸壓比、柱牆箍筋特徵值都比普通砼要求嚴。

6.1.1條“部分框支抗震結構”指首層或底部兩層框支抗震牆結構,意即不包括高位轉換層框支結構,換句話說,即高位轉換層結構的最大高度從嚴控制。

6.1.2條部分框支抗震牆結構的框支層框架,不管設防烈度高低也不管房屋高度如何,其抗震等級最低為二級,不存在三級,意即其結構計算及構造措施要求都較嚴。

6.1.4條與舊規範不同的是,出現“抗撞牆”的新概念,什麼情況下需設定抗撞牆,如何合理設定,規範中都有明確規定。

6.1.8條框架—剪力牆結構中的抗震牆連梁剛度要求大,而在抗震牆結構和部分框支抗震牆結構中的抗震牆連梁的剛度要求小,兩種結構處理方法截然不同。

6.1.14條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時,從樓板厚度、砼強度等級、板的配筋率、樓層的側面剛度等都有具體要求。此外,從規範條文說明中看到,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時,地下室層數不宜少於兩層,這意味著對高層建築來說,地下室層數或總深層不僅由地基基礎埋深決定,還必須考慮上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