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中級人力資源考試輔導講義(二)

第二章 需要與激勵
第一節 需要與激勵概述
一、需要與動機:1、動機有三要素:①決定人行為的方向;②努力的水平;③堅持的水平。2、動機又分為內源性動機(內在動機)和外源性動機(外在動機)。
二、激勵:激勵對於調動人們潛在的積極性、出色的完成工作目標以及不斷提高工作績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節 激勵的理論
一、需要層次理論
(一)需要層次。馬斯洛認為人類需要的強度並不都是相等的,他將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為五種類型: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歸屬和愛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實現的需要。
(二)主要觀點
1、人均有這五種需要,只是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來的各種需要的強烈程度不同而已;
2、滿足的需要是行為的主要的激勵源,已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勵作用;
3、這五種需要層級越來越高,當低層次的需要被合理的滿足後,個體才會追求高層次的需要。
(三)在管理上的套用:1、管理者要考慮員工不同層次的需要;2、管理者需要考慮每個員工的特殊的需要;3、該理論表明組織用於滿足低層次的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遞減的。
二、雙因素理論
(一)主要內容:1、由赫茨伯格提出,又稱“激勵—保健因素理論”。“滿意”的反面不是“不滿意”而是“沒有滿意”,“不滿意”的反面是“沒有不滿意”。2、激勵因素指成就感、別人的認可、工作本身、責任和晉升等因素。具備這些因素可以令員工滿意,但不具備也不會招致員工不滿。3、保健因素指組織政策、監督方式、人際關係、工作環境和工資等因素。具備這些因素只能使員工不產生不滿情緒,但並不能起到激勵作用。
★ 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既有區別,又有聯繫。需要層次理論針對的是人類的需要和動機,而雙因素理論則針對滿足這些需要的目標或誘因。保健因素相當於低層次需要,激勵因素相當於高層次需要。
(二)在管理上的套用:管理者要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首先要注意工資、工作環境等保健因素,使員工不致產生不滿,更為重要的是利用工作本身對員工價值這類激勵因素去激發其工作熱情。
三、erg理論:奧爾德佛提出,認為人有三種核心需要:生存需要、關係需要、成長需要,各種需要可以同時具有激勵作用。同時提出“挫折——退化”的觀點,認為如果較高層次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對滿足低層次需要的欲望就會加強。
四、三重需要理論:1、麥克里蘭提出,認為人有三種重要的需要:成就需要、權力需要和親和需要。
2、成就需要高的人具有以下幾個特點:有較強的責任感;喜歡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傾向於選擇適度的風險。3、管理上的套用:在對員工實施激勵時需要考慮這三種需要的強烈程度,以便提供能夠滿足這些需要的激勵措施。
五、公平理論:1、亞當斯提出,員工傾向於將自己的產出與投入的比率與他人的產出與投入的比率相比較,來進行公平判斷。2、恢復公平的方法:①改變自己的投入或產出;②改變對照者的投入或產出;③改變對投入或產出的知覺;④改變參照對象;⑤辭職。3、管理上的套用:①……②……
六、期望理論:弗羅姆認為動機是三種因素的產物:一個人需要多少報酬(效價)、個人對努力產生成功績效的機率估計(期望);以及個人對績效與獲得報酬之間關係的估計(工具)可用下式表達:效價×期望×工具=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