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掌握的企業所得稅基本知識(三)

不準扣除的項目

《暫行條例》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項目不得扣除:

資本性支出;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各種稅收的滯納金、罰款和罰金;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超過國家規定允許扣除的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非公益、救濟性的捐贈;各種贊助支出;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各項支出。

資產的稅務處理

固定資產的稅務處理

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但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期限超過兩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的計價一般應以原價為準,具體規定為:建設單位交來完工的固定資產,根據建設單位交付使用的財產清冊中所確定的價值計價;自製、自建的固定資產,在竣工使用時按實際發生的成本計價;有償調入或購入的固定資產,按調撥價(或購進價)加上發生的包裝費、運雜費、安裝費,以及繳納的稅金後的價值計價;從國外引進設備的計價包括設備買價、進口環節的稅金、國內運雜費、安裝費;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按照租賃協定或契約確定的價款加上運輸費、途中保險費、安裝調試費以及投入使用前發生的利息支出和匯兌損益等後的價值計價;納稅人接受贈與的固定資產,按發票所列金額加上由企業負擔的運輸費、保險費、安裝調試費等確定;

無所附發票的,按同類設備的市價確定;盤盈的固定資產,按同類固定資產重置完全價值計價;作為投資的固定資產,應當按該資產折舊程度,以契約、協定確定的合理價格或參加有關的市場價格估定的合理價格確定;在原有固定資產基礎上進行改擴建的,按照固定資產的原價,加上改擴建發生的支出,減去改擴建過程中發生的固定資產變價收入後的餘額確定。

可以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在用的機器設備、運輸車輛、器具、工具;季節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機器設備;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不得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土地、房屋、建築物以外的末使用、不需用以及經批准封存的固定資產;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

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已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按照規定提取維簡費的固定資產;已在成本中一次性列支而形成的固定資產;破產、關停企業的固定資產,以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應當從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提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從停止使用月份起停止計提折舊。固定資產在計算折舊前,應當估計殘值,從固定資產原價中減除。殘值比例在原價的5%以內,由企業自行確定。由於情況特殊,需調整殘值比例的,應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固定資產折舊一般採用平均年限法(直線法)和工作量法計算,有些企業還採用雙倍餘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計算。企業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按財政部制定的分行業財務制度的規定執行,對少數城鎮集體和鄉鎮企業,由於特殊原因需要縮短折舊年限的,可由企業提出申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級地方稅務局並經財政廳(局)同意後確定,但不得短於以下規定年限:房屋、建築物為20年;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家具等為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