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幹不如巧幹:自考複習巧安排

  有效地安排複習時間

科學研究表明,人每天有四個高潮記憶點:

第一點是清晨六至七點。此時大腦已在睡眠過程中完成了對頭一天所輸入信息的編碼工作,加上沒有前後識記材料的干擾,識記印象清晰,記憶效率高。
 
 
 
第二點是上午八至十點。此時精力旺盛,識記材料的效率高,記憶量較大。第三點是傍晚六至八點,第四點是臨睡前一兩個小時,其一是因為發生記憶後不再輸入其他信息,故不存在“後攝抑制”的影響;其二是大腦會無意識地進行信息編碼整理,使識記材料條理化、系統化,有利於記憶的保持和攝取。考生應根據此記憶規律,按排好各門功課的複習時間表,以期收到好的學習效果。

合理規劃日程表

到臨考前十天左右,複習大局已定,應收縮到教材上來,通過看書上的目錄標題、自己平時勾畫的重點等,一科一科地進行回憶,發現生疏的地方,及時重點補充一下;已經掌握了的內容,可以一帶而過。還可以看看自己總結的提綱及圖表、重要公式、定理等,集中知識抓知識的主幹,尤如動動員大賽前的準備活動或適應性練習一樣,通過這十天的收縮複習,強化記憶,為自考進一步打下牢靠的知識基礎,以便能在考場上根據主幹線索,迅速回憶。熟悉地掌握知識的整體框架,才能應試中八九不離十。

考試前幾天,要保持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節奏,適當減輕複習的密度和難度,這是為了收到“先退幾步,再跳得更遠”的效果,保持大腦皮層中適宜的興奮程度(既不放鬆也不緊張)。

複習要訣

複習要圍繞一個中心內容來進行。從內容上來說不要超越教學大綱,也不要離開教材範圍。每次複習的內容不要太多,要適當;要注意文理交替,也就是說儘量不把內容相近的科目放在一起複習。

要有集中的時間和安靜的環境。訂一個複習計畫,某一科的複習時間相對集中。複習時儘量減少干擾,保證有安靜環境以集中注意力。

要做好複習前的準備工作。平時要利用零星時間,把與複習有關的書、筆記、作業試卷、參考題準備好,以便複習時綜合比較,避免浪費時間。

認真做好複習筆記。在複習中應及時把自己思考總結出的完整而系統的知識記下儘量簡明,有的可用圖表。匯總起來,就是編織的知識之網。由厚厚一本書變成薄薄幾頁紙上的東西,既起到提綱挈領又有利於下次複習,強化記憶的作用。

用回憶法進行複習。在複習每個具體問題時,最好先獨立想一想再看書;在複習每第二個章節時,最好先把前面的回憶一下。在全面複習完後,最好把整個的知識點在腦中過一次電影。

要適當看點題,做點題。在複習知識的同時再做些題目練一練。做題時應先回憶解題思路。做題應圍繞複習的中心選題,題目宜精不宜多,應注意題目的類型和綜合性。

消除複習中的心理疲勞

康偉是位自考生,已經自考四年了,他很想加快自考的進程,然而每天晚上他一拿起書本複習,上眼皮就和下眼皮打架,困得要死。然而只要一坐在電視機旁,就馬上生龍活虎,一點兒困意都沒有了。

溫書往往很單調,很乏味,傷腦筋,耗精力,十分容易產生心理上的疲勞感。

有兩個“秘方”,可解除上述這種疲勞。

一是切除“懶根”。狠一點沒關係,對自己實行強迫性的“勞動改造”。如今晚要溫10頁書,做20道題,那么就一定要完成。否則,罰自己20個伏地挺身,或者更重的“刑罰”,罰到自己懶意全消。

二是適當調劑一下心理。一件自己厭惡的事,天天強迫自己去做,容易產生心理的牴觸。所以你應試圖說服自己溫書如何重要,並在腦中展現自己美好的前景。還可以試圖改變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讓複習更有樂趣。比如自己考考自己,來點刺激,也可自己扮成老師,用講解的形式來溫習;還可把複習的內容用卡拉ok的形式唱出來,或者來一段評書。

學習一段時間後,要休息一會兒,聽聽音樂,散散步,看點有趣的書,甚至嗑嗑瓜子也無礙。

此外,還應有意識地為自己製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氣氛,放些背景音樂,收拾乾淨書房,讓你的精神也為之振奮起來。

考前不宜強行重複複習

科學研究證明:考試前的一兩天不宜再重複已複習過的東西。因為重複複習,會在考生心理上產生不良效應,緊張狀態下的強行突擊記憶的東西會對保持或回憶以前學習的材料有干擾作用。因此,考試的前一天,應當舒舒服服地睡個午覺,出去玩,聽聽音樂,看場電影,鬆弛一下,這樣做對第二天考出好成績是有利的。

增進記憶力的按摩

你想增進記憶力嗎?現介紹一種後頸按摩法,只要經常做,就可收到解除大腦疲勞,增進記憶力的效果。

在後頸的頸窩外側的髮際處,有一個叫“天柱”的穴位。再稍微向上一點,又有一個叫“風池”的穴位。按摩這兩個穴位可改善大腦的血液供應,使腦功能增進,而且對於頭疼,也有治療效果。

按摩方法,將兩手指交合起來,連同掌部一起放在後頸處,用姆指的第一關節均勻地上下輕揉這兩個穴位。按摩時要抬起下巴,腦袋後仰,效果才會明顯。按摩五秒鐘,間歇二秒,如此反覆五到十次,頭腦就會感到舒暢。

另外,在兩耳尖向上的交叉處,有一個叫“百會”的穴位,用兩手的中指按摩此處,可以消除頭暈眼花。

科學的複習方法

這裡介紹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供同學們備考時參考。國外流行一種叫sq3r的學習法。sq3r是觀察(s)、提問(q)、閱讀(r)、背誦(r)和複習(r)的總稱。

觀察:就是先把複習大綱和課本、補充讀物大致地翻閱一遍。把與自己備考有關的材料找出來,把與備考無關或與“大綱”要求不一致的材料棄去。

提問:即是把找到的有關考試的書、材料速讀一遍,找出重點,去粗取精,邊讀邊按大綱要求,逐個提出問題,然後找出答案。這就是經常強調的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閱讀:認真仔細地閱讀、複習課本的每一個重要章節、每一段落。並做好筆記,特別是每章節的大、小標題要熟記。因為這都是這段主要內容的概括。

背誦:每讀過一個章節後,要記住其基本要點。然後合上書本,回憶所讀過的內容。這就是所說的加深記憶和理解能力。實踐證明,要掌握一門課程,需要閱讀和背誦4至5遍。

複習:在聽串講或老師輔導後,回憶一下主要內容。即刻複習,要比幾天后再複習效果高出幾十倍。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偉長教授,介紹自己青少年時的學習情況時說:“每當聽完一堂課,就用1——2分鐘回憶一下主要內容。也就是這堂課的中心思想,將其中最重要的記錄下來。這樣慢慢地歸納、積累,便總結出這門課程的精髓。記住這些東西,可以說就掌握了這門課程。”

苦幹、實幹、巧幹

每位考生的基礎不同,複習的態度和方法也不一樣,考生的複習過程中大致可分為苦幹、實幹、巧幹三種類型。

苦幹型的表現是,在時間安排上不夠合理,每天十幾個小時,經常早起晚睡,加班加點,苦熬時間。在學習方法上不夠科學,只求數量,不重質量,加大練習量,誤以為多多益善。苦幹的效果很不理想,隱性的損失更大,累壞了身體,心理狀態不佳。這種苦幹性的複習方法效率低、效果差,得不償失,不足效法。

實幹型的表現是:不象苦幹那樣搞疲勞戰術,而是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腳踏實地,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的複習,步步為營,戰則必勝,不做虛功,講求實效。實幹的效果明顯高於苦幹型。

巧幹型的表現是:在時間安排上科學、合理,按時作息,有一定的時間進行體育鍛鍊和文娛活動,還能抽出時間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在學習方法上,他們不是全面出擊,而是重點突破,既重進度,又重效率。

巧幹型同學成功的學習經驗,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鑑。首先,他們按照課本目錄和聽課筆記,把書讀薄,抓住複習的重點,重視課本中“總之”“綜上所述”等關鍵部分,加深理解,以點帶面。其次是攻破難點和疑點,對於尚未理解和牢固掌握的內容,對於似是而非、似懂非懂得內容,集中全力,各個擊破。再次是掌握特點,各個學科的性質、內容不同,每個學科的各個部分也有差異,通過比計較異同,抓住了這些不同的特點,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就會記憶牢固、理解深刻、運用靈活。還有,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上分出輕重緩急,抓住薄弱環節,把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社會生活結合起來;把知識學活,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斷歸納、整理學過的知識,理出頭緒,便於掌握,養成勤于思考、勤於動筆、勤於質疑、勤於積累、勤於提煉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種類型的複習,方法不同,效果大不一樣。苦幹不如實幹,實幹不如巧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