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考試輔導:會計中級職稱記憶要點大匯總(六)

第十六章 非貨幣性交易 

一、概念 

1、非貨幣性交易的概念特點 

(1)非貨幣性交易,是指交易雙方以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 (包括股權換股權,但不包括企業合併中所涉及的非貨幣性交易)。這種 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 

(2)貨幣性資產,是指持有的現金及將以固定或可確定金額的貨幣收取的資產,包括現金、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以及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等。 

(3)非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包括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以及不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等。 

(4)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 或債務清償的金額。 

補價÷整個交易金額≤25% 

(1)收到補價的企業:收到的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25% 

(2)支付補價的企業:支付的補價÷(支付的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25% 

二、不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 

1、入賬價值=換出資產賬面淨值+稅費 (不確認損益) 

2、做分錄時記得換出資產的相關科目如折舊、減值準備、跌價損失等都要轉平。 

3、換出固定資產時,一定要記得先清理。 

三、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 

******先確定是否滿足標準:≤25% 

1、支付補價方: 入賬價值=換出資產賬面淨值+補價+稅費 

2、收到補價方: 入賬價值=換出資產賬面淨值-補價+稅費+確認的收益 

3、收益的確認和計量 

收益=補價×(公允價值-賬面價值-計稅價格×稅率)÷公允價值 

這樣一改,容易理解吧(如果結果是負數,確認為當期營業外支出) 

四、一般納稅企業涉及存貨的非貨幣性交易 

1、收到補價方: 入賬價值=換出資產賬面淨值-進項稅-補價+稅費+確認的收益[-是借;+是貸] 

2、支付補價方: 入賬價值=換出資產賬面淨值-進項稅+補價+稅費 

五、非貨幣性交易涉及多項資產的處理: 

先視作只換入了一項資產,再根據各項換入資產各自的公允價值金額比例分配。 

六、非貨幣性交易的披露 

1、換入、換出資產的類別: 的內容 

2、換入、換出資產的金額:公允價值、賬面價值、補價、收益

第十七章 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 

會計政策變更、會計差錯更正和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會計處理的簡單比較 

政策變更 差錯更正 日後事項 

賬務處理 不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直接調整“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餘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餘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由於調增(減)淨利潤,相應調整盈餘公積和直接調整“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由於調增(減)淨利潤,相應調整盈餘公積和直接調整“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一般情況下,由於調增(減)淨利潤,相應調整盈餘公積和直接調整“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但董事會的利潤分配按正常利潤分配做賬 

報表調整 調整政策變更當年資產負債表年初數;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上年數欄有關項目 日後期間發現的重大差錯,調整報告年度或以前年度的相關項目 調整報告年度或以前年度的相關項目報表附註 披露政策變更 1、變更的內容和理由2、變更的影響數3、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 披露差錯更正 ⑴、重大會計差錯的內容,包括事項、原因和更正方法⑵、更正金額,包括對淨損益及其他項目的影響金額。 修改報表附註 

一、會計政策 

1、會計政策包括具體原則和具體會計處理方法。 

2、會計報表中應披露的會計政策 

①合併政策、②外幣折算、③收入確認的原則和方法、④所得稅政策、⑤存貨的計價方法、⑥長期投資的核算、⑦壞賬損失的核算、⑧借款費用的核算。 

二、會計政策變更 

1、會計政策變更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事項由原來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會計政策。 

2、會計政策變更的情況: 

①、法律或會計準則要求變更; 

②、變更後,能使會計信息更可*、更相關。 

3、不屬於會計政策變更的情形: 

①、當期發生的交易或事項與以前的有本質差別,而採用新的會計政策; 

②、對初次發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項,採用新的會計政策。 

三、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方法[應當與投資成本換權益結合考慮 

1、追溯調整法:變更會計政策時,視同一開始採用的就是新的會計政策,並調整相關項目。 

2、未來適用法 

指在新的會計政策僅套用於變更當期及未來期間,即,不計算累積影響數、不調期初留存收益、只在變更當年採用新的會計政策。 

  四、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 

1、法律或會計準則要求變更的: 

①、國家或會計準則同時發布相關會計處理辦法:按其規定執行; 

②、沒有規定相關的會計處理辦法:追溯調整法。 

2、由於經濟和客觀環境的改變而變更會計政策:追溯調整法。 

3、如果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無論變更原因):未來適用法。 

五、會計政策變更的披露 

1、變更的內容和理由。 

2、變更的影響數,主要包括:採用追溯調整法時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會計政策變更對當期以及比較會計報表所列其他各期掙損益的影響金額。 

3、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 

六、會計估計變更 

1、常見的6個會計估計(熟記,做客觀題有用) 

①、壞賬 

②、存貨遭受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 

③、固定資產的耐用年限與淨殘值 

④、無形資產的受益期限 

⑤、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期間 

⑥、收入確認中的估計 

2、會計估計變更的原因 

①、賴以估計的基礎發生了變化 

②、取得了新的信息、積累了更多的經驗 

3、會計處理:未來適用法。 

4、如果不易分清是政策變更還是估計變更,按會計估計變更對待。 

5、披露: 

①、變更的日期、內容和理由 

②、變更的影響數(包括損益影響數和其它項目影響數) 

③、變更的影響數不能確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