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中級考試考前培訓基礎班講義6

 

第五章固定資產

本章屬於比較重要的內容,每年必考,有的年份考查客觀題,有時考查計算題或綜合題。2005年就考了計算題。考客觀題時一般占到5分左右,如果考查計算或綜合題就會達到十多分。主要考查固定資產從取得到處置的全過程的核算及其計算。考生不僅要把握好客觀題,還要注意到有出計算題甚至綜合題的可能。
(一)掌握固定資產初始計量及核算
(二)掌握固定資產折舊的範圍及其核算
(三)掌握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和折舊方法的覆核
(四)掌握固定資產後續支出的核算
(五)掌握固定資產期末計量的核算
(六)掌握固定資產處置的核算
(七)熟悉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
(八)熟悉固定資產減值的跡象

第一節 固定資產的確認

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以下特徵的有形資產:
(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
(2)使用年限超過1年;
(3)單位價值較高。未作為固定資產管理的工具、器具等,作為低值易耗品核算。
固定資產應在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才能予以確認:
(一)該固定資產包含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二)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固定資產的各組成部分,如果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壽命或者以不同的方式為企業提供經濟利益,從而適用不同的折舊率或折舊方法的,應單獨確認為固定資產。

第二節 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

固定資產應按其實際成本入賬。固定資產成本是指企業購建某項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這些支出既包括直接發生的價款、運雜費、包裝費和安裝成本等,也包括間接發生的其他一些費用,如應承擔的借款利息、外幣借款折算差額以及應分攤的其他間接費用。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為反映固定資產的折余價值,固定資產也按淨值入賬。固定資產淨值是指固定資產原始價值或重置完全價值減去已提折舊後的淨額。

一、外購固定資產
企業外購的固定資產,按實際支付的買價、增值稅、進口關稅等相關稅費,以及為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可直接歸屬於該資產的其他支出,如場地整理費、裝卸費、運輸費、安裝費、稅金和專業人員服務費等,作為入賬價值。
以一筆款項購入多項沒有單獨標價的且有不同用途的固定資產的,應按各項固定資產公允價值比例對總成本進行分配,分別確定各項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二、自行建造固定資產
企業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按建造該項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作為入賬價值。
(一)企業為在建工程準備的各種物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買價、增值稅額、運輸費、保險費等相關費用,作為實際成本,並按照各種專項物資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工程完工後剩餘的工程物資,轉作本企業庫存材料的,按其實際成本或計畫成本,轉作企業的庫存材料。若存在可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應當按減去增值稅進項稅額後的實際成本或計畫成本,轉作企業的庫存材料。
盤盈、盤虧、報廢、毀損的工程物資,減去保險公司、過失人賠償部分後的差額,工程項目尚未完工的,計入或沖減所建工程項目的成本;工程已經完工的,計入當期營業外收支。
(二)在建工程應當按照實際發生的支出確定其工程成本,並單獨核算。
1.企業的自營工程,應當按照直接材料、直接工資、直接機械施工費等計量;採用出包工程方式的企業,按照應支付的工程價款等計量。設備安裝工程,按照所安裝設備的價值、工程安裝費用、工程試運轉等所發生的支出等確定工程成本。
2.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因進行試運轉所發生的淨支出,計入工程成本。企業的在建工程項目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取得的試運轉過程中形成的、能夠對外銷售的產品,其發生的成本,計入在建工程成本,銷售或轉為庫存商品時,按實際銷售收入或按預計售價沖減工程成本。
3.在建工程發生單項或單位工程報廢或毀損,減去殘料價值和過失人或保險公司等賠款後的淨損失,計入繼續施工的工程成本、長期待攤費用或營業外支出;如為非常原因造成的報廢或毀損,或在建工程項目全部報廢或毀損,應將其淨損失直接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