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如何面對新會計準則帶來的考驗

如果說新會計準則是目前會計界最炙手可熱的詞組,相信很多人都不會否認。

財政部2006年2月15日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發布的新會計審計準則體系,定於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執行,新會計準則不僅理念先進、體系完整,而且充分體現了與國際準則的趨同,新準則的實施會極大地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進一步縮小會計收益調整空間,它將給我國企業帶來巨大考驗,對企業財會人員的執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轉變觀念加強職業判斷是關鍵

由於之前採用的就是國際會計準則,所以,對於外資企業來說,新準則並不會帶來太大的培訓壓力。而國內的諸多企業面對新準則時,用一位財務總監的話說“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一家商業銀行內部人士曾透露說,完成全行所有的人員培訓計畫,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

而此次的培訓,除了相應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恐怕是每個財務人員的個人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

我國原有的會計準則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它是規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的會計制度。而此次的新會計準則參照國際會計準則,ifrs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講究以原則為基礎,允許財務人員根據自己的判斷做賬,以求財務報表能夠更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價值。“ifrs不會告訴你什麼不許做,只要求遵照它的精神去做,因此給了財會人員做賬時很大的自由度。”普華永道審計部總監金以文表示。

而這種自由度的空間是需要以正確的職業判斷為基準的。“這就要財務人員有一個觀念上的轉變,不能太依賴制度上的東西。更多自主判斷的空間,需要在思維上有一個大的突破。而這不可能一朝一夕實現,會有一個持續的漸進過程。”acca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姚志君強調。

“會計與其說是技術,不如說是藝術,”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院長謝家正曾這樣表示,會計人員必須知道哪些可以自主判斷,而哪些不能超越,必須按準則做。

如今,新會計準則的套用指南即將出台,對企業的影響也將日益顯現。寶鋼股份財務總監陳櫻表示,執行新的準則雖不至於對公司損益產生重大影響,但新準則由於強化了企業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便於決策的會計信息的理念,“因此我們會對財務信息系統進行必要調整,並改變相關會計核算流程和程式。”她說。

“會計人員應該做好三個方面的準備。”新準則出台後,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必不可少。對此,中瑞華恆信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張連起表示,“首先應該對新會計準則有一個初步、系統和較為巨觀的了解,這是今後學習的基石。在對新準則體系的框架、結構、核心要求有充分了解之後,要做好與原有準則的區分,這樣對比分析便於記憶。再有就是對ifrs有大致了解,將新準則和它做好對照,以便於更好的理解新準則。”做好這樣的準備,在準則指南出台後,學習和理解起來才會較為輕鬆和更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