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與橋樑》複習講義第十四篇:路基地面排水設定與施工要求

路基地面排水可採用邊溝、截水溝、排水溝、跌水與急流槽、攔水帶、蒸發池等設施。
(1)邊溝設定: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於邊溝深度的填方地段均應設定邊溝。路堤靠山一側的坡腳應設定不滲水的邊溝。為了防止邊溝漫溢或沖刷,在平原區和重丘山嶺區,邊溝應分段設定出水口,多雨地區梯形邊溝每段長度不宜超過300m,三角形邊溝不宜超過200m。2)施工要求:平曲線處邊溝施工時,溝底縱坡應與曲線前後溝底縱坡平順銜接,不允許曲線內側有積水或外溢現象發生。曲線外側邊溝應適當加深,其增加值等於超高值。邊溝的加固:土質地段當溝底縱坡大於3%時應採取加固措施;採用於砌片石對邊溝進行鋪砌時,應選用有平整面的片石,各砌縫要用小石子嵌緊;採用漿砌片石鋪砌時,砌縫砂漿應飽滿,溝身不漏水;若溝底採用抹面時,抹面應平整壓光。
(2)截水溝:1)設定:截水溝的位置。在無棄土堆的情況下,截水溝的邊緣離開挖方路基坡頂的距離視土質而定,以不影響邊坡穩定為原則。如系一般土質至少應離開5m,對黃土地區不應小於10m並應進行防滲加固。截水溝挖出的土,可在路塹與截水溝之間修成土台並進行夯實,台頂應築成2%傾向截水溝的橫坡。路基上方有棄土堆時,截水溝應離開棄土堆腳1~5m,棄土堆坡腳離開路基挖方坡頂不應小於10m,棄土堆頂部應設2%傾向截水溝的橫坡。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溝離開路堤坡腳至少2.0m,並用挖截水溝的土填在路堤與截水溝之間,修築向溝傾斜坡度為2%的護坡道或土台,使路堤內側地面水流人截水溝排出,如圖1b411052所示。2)施工要求:截水溝長度超過500m時應選擇適當的地點設出水口,將水引至山坡側的自然溝中或橋涵進水口,截水溝必須有牢靠的出水口,必要時須設定排水溝、跌水或急流槽。截水溝的出水口必須與其他排水設施平順銜接。為防止水流下滲和沖刷,截水溝應進行嚴密的防滲和加固,地質不良地段和土質鬆軟、透水性較大或裂隙較多的岩石路段,對溝底縱坡較大的土質截水溝及截水溝的出水口,均應採用加固措施防止滲漏和沖刷及溝壁。
(3)排水溝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排水溝的線形要求平順,儘可能採用直線形,轉彎處宜做成弧線,其半徑不宜小於10m,排水溝長度根據實際需要而定,通常不宜超過500m。2)排水溝沿路線布設時,應離路基儘可能遠一些,距路基坡腳不宜小於3~4m。當水流的流速大於容許沖刷流速時,溝底、溝壁,應採取排水溝表面加固措施。 
(4)跌水與急流槽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跌水與急流槽必須用漿砌圬工結構,跌水的台階高度可根據地形、地質等條件決定,多級台階的各級高度可以不同,其高度與長度應之比與原地面坡度相適應。2)急流槽的縱坡不宜超過l:1.5,同時應與天然地面坡度相配合。當急流槽較長時,槽底可用幾個縱坡,一般是上段較陡,向下逐漸放緩。3)當急流槽很長時,就分段砌築,每段不宜超過10m,接頭用防水材料填塞,密實無空隙。4)急流槽的砌築應使自然水流與涵洞進、出口之間形成一個過渡段,基礎應嵌入地面以下,基底要求砌築光滑平台並設定端護牆。路堤邊坡急流槽的修築,應能為水流入排水溝提供一個順暢通道,路緣石開口及流水進入路堤邊坡急流槽的過渡段應連線圓順。
(5)攔水緣石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為避免高路堤邊坡被路面水沖毀可在路肩上設攔水緣石,將水流攔截至排水溝或在攔水帶開口處設急流槽引離路基,與高路堤急流槽連線處應設喇叭口。2)攔水緣石必須按設計安置就位。3)設攔水緣石路段的路肩宜適當加固。
(6)蒸發池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用取土坑作蒸發池時與路基坡腳間的距離不應小於5—10m。面積較大的蒸發池至路堤坡腳的距離不得小於20m,坑內水面應低於路基邊緣至少0.6m。2)坑底部應做成兩側邊緣向中部傾斜0.5%的橫坡。取土坑出人口應與所連線的排水溝或排水通道平順連線。當出口為天然溝谷時,應妥善導人溝谷內,不得形成漫流,必要時予以加固。3)蒸發池的容量不宜超過200~300m3,蓄水深度不應大於1.5~2.0m。池周圍可用土埂圍護,防止其他水流人池中。4)蒸發池的設定不應使附近地區泥沼化及影響當地環境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