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債務和合伙人個人債務衝突時如何清償?

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司法實踐做法不一,國際上存在兩種立法例,即並存債權原則和雙重優先權原則,筆者主張採用雙重優先權原則處理兩種債務清償衝突問題更為合理


甲乙二人共同出資合夥開辦一小酒店,租賃a的房屋經營,欠a房屋租賃費5萬元。酒店經清理,有合夥財產3萬元。甲有個人財產2萬元,但甲個人尚欠b借款3萬元未還。乙無個人財產,並下落不明,但乙尚欠c材料款1萬元。a起訴甲乙要求支付房租費5萬元,b起訴甲償還借款3萬元,c起訴乙支付材料款1萬元,三案判決後,在執行中遇到了麻煩,可供執行的財產總計5萬元,如何清償債權人a、b、c的債務呢?

本案存在合夥債務和合伙人個人債務兩種債務形式,債權人a的房屋租賃費5萬元是合夥債務,債權人b的借款3萬元和債權人c的材料款1萬元是合伙人的個人債務。在現實生活中,同時存在合夥債務和合伙人個人債務的情形非常普遍,如何確定這兩種債務的先後清償順序,就成為司法實踐中必然面臨的問題。

對此問題,各國法律存在兩種不同的立法例:大陸法系國家在傳統上採用並存債權原則,英美法系國家多採取雙重優先權原則。所謂並存債權原則,是指合夥債權人就合夥財產優先受償,不足部分,與合伙人的個人債權人就合伙人的個人財產共同受償,彼此清償效力不分先後順序。多數學者認為,並存債權原則著眼於充分、全面地保護合夥債權人的債權,體現了合夥債務清償的徹底性和無限連帶性,但這種保護是以犧牲、損害合伙人個人債權的利益為前提,對合伙人個人的債權是不公平的。所謂雙重優先權原則,是指合夥債權人優先於合伙人個人債權人從合夥財產中得到受償,合伙人個人債權人優先於合夥債權人從合伙人個人財產得到受償,即合夥債務優先以合夥財產清償,合伙人個人債務優先以合伙人個人財產清償。多數學者認為,雙重優先原則區分了合夥債務和合伙人個人債務的不同,劃分了兩種財產的性質,較並存債權原則更能公平合理地維護合夥債權人和合伙人個人債權人雙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