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審計人的幾點感受

 2005年6月,我作為一個剛工作不久的審計新人,參加了署金融司組織的對農業銀行的審計。我所在的審計組下到縣、鄉、村,審計扶貧貸款和農戶綜合消費貸款等項目。在這幾個月的工作中,我切身體會到了審計人員的辛苦,看到了周圍同事的敬業精神,他們用一言一行深深影響著我,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到從事審計工作是我正確的選擇。
 
感受之一:初次體會到了審計工作的艱辛
 
扶貧貸款與其他審計項目相比有其特殊性,貸款筆數多,每筆貸款數額小,且貸款戶分散,審計調查取證難。
 
由於貸款人多為普通農民,審計調查取證需要深入到各村的農戶家中,交通不便、路程較遠成為審計工作的障礙。從縣級支行到被調查的農戶所在的村,我們在路上所花費的往返時間長的要大約三個小時,而且多是山路,道路坑窪不平,長時間的顛簸令人很疲憊。審計組長劉雲輝處長不辭勞苦、多次往來,深入一線指導審計工作,確保了審計工作取得成果。
 
審計工作有時還會遇到修路封道或者天氣變化等帶來的一些難以預料的困難。在對本溪縣某村的扶貧貸款的調查取證過程中,正好遇到連續幾天的大雨,河水上漲,通向該村的橋被河水漫過,汽車無法通過。我們組的沈萬君副處長和張溥坐著租來的機車,從堤壩上繞了過去,旁邊就是河水,機車上下顛簸,如果不慎掉到河裡,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雖然他們有理由放棄這次調查取證,或者等到道路暢通時再來,但是考慮到這次調查關係面廣、時間緊迫,他們並沒有等待,而是想辦法克服困難繼續調查取證。我覺得,在困難面前他們想得更多的是工作、責任,而不是個人的利益和安全。
 
感受之二:感覺到了周圍同事的愛崗敬業
 
在對本溪農行的審計過程中,作為審計組業務骨幹的劉永全同志意外造成小腿受傷,縫了十幾針,行動不便。當時正是盛夏,因為怕頻繁活動導致他的傷口感染惡化,處長安排他在瀋陽的家中休息,然而,令我沒有想到的是,他拒絕了處長的這一安排,堅持說本溪的審計他從一開始就在參與,相比較而言只有他對相關情況了解得較多,當時已經進入了取證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候如果換其他同事去本溪,不但要浪費大量的時間熟悉情況,而且以前大家的努力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他擔心的不是自己的腿傷,而是審計工作能否順利完成。他堅持向處長要求去本溪完成剩餘的工作,因為行動不便,在本溪他將辦公地點移到了賓館,連續多天足不出戶,埋頭整理取證材料、寫報告,對工作依舊兢兢業業,一直到審計工作結束才回到瀋陽。事實證明他的努力和付出也取得了回報,本溪查出的貸款問題性質嚴重,並最終以審計要情的形式予以反映。
 
還令我感觸頗多的是郭兆鳳同志,她審計經驗豐富,發現問題又快又準,連被審計單位對她的業務素質都十分佩服。她已經五十五歲,今年十月末即將退休,然而她對審計工作並沒有絲毫的懈怠,對工作的熱情和投入甚至超過了我們這些年輕人。在新城子審計時,辦公室不通風又沒有空調,悶熱難耐,她和大家一起在辦公室揮汗如雨,沒有一句怨言。在新民審計的時候,她經常利用晚上的時間在賓館整理材料,總結當天的工作或為第二天的工作做準備,在八小時外加班加點工作已經成了她多年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