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拖延者到行動派的10個秘訣

拖延的心理來源

在阻礙人前進的種種原因中,“拖延”或許是最好的一種掩護策略了。

說它“最好”是因為,舉凡拖延行為,在表面上看起來都讓人覺得很奮進。這或許是一個悖論,但不妨構想一下:桌子上有一份需要周五之前上交的公文。它很繁瑣,讓人一看就頭疼。自然,最有效率的做法是打開公文,一點一點地完成它。不過拖延者可不會這樣想,他們會用其他種種手段來把自己的時間填起來,用其他的工作、家庭瑣事,或是乾脆在沒人注意的時候喝上杯咖啡,然後自我安慰說這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然後時間就到了周四的晚上。這時候他們會驚慌失措,恨不得徹夜不眠地工作。周五早上,他們會努力睜著猩紅的雙眼,筋疲力盡地把公文放在領導桌子上。面對如此“勤奮”的下屬,哪個領導還會忍心責怪他做的公文不夠完美?

於是拖延者就在內心小小地滿足了一下:工作完成了,在領導面前還做出了一副勤勤懇懇的樣子,最重要的是,自己好像“更有效地”利用了時間。

當然,這種“拖延”大多數時候並不會發生在顯意識層面。人們常常會下意識地這樣做,而且因為得到了潛在的心理滿足,他們還會經常這樣做下去。

當一個人的拖延行為出現時,他就會懈怠自己——絕對不在今天做原本可以拖到明天的事。當然,在拖延時人們會在心裡覺得不安,會感覺到一種無法停息的倦怠和落後感。但是他們會說服自己,說這其實是一种放松,是在為下一步積累足夠多的能量。但真相是,拖延並不能幫助人節省時間或精力,它只會讓兩者在無休止的自責中白白消耗掉,讓人對自己充滿懷疑和自我欺騙。

那些拖延者,他們往往是很優秀的批評家,通常都能一語道破別人的問題。他們能解釋為什麼人會犯錯誤,能洞悉某個商業方案完全不可行。在別人做某件工作時,他們會對自己說:“如果我做,我會做得更好。”但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很害怕,以至於根本不會去做。

是的,在心理學角度上講,拖延的很大一個來源是“恐懼”。人們因為恐懼失敗,害怕自己不能成功,所以會無意識地把失敗拖到“明天”。或許明天、下星期或是下個月,事情就會有轉機,或許那時候一切都會不同,自己就會如有神助般地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當然,他們也很想發揮自己的才能,但他們卻害怕自己在真正操作時根本做不到。

此外,拖延的另一個來源是“完美主義”。那些渴望完美的人拒絕失敗,甚至拒絕瑕疵。但他們無法把未知的事情做得更好,所以他們會直到最後一分鐘才開始大張旗鼓地工作。“時間不夠了”,是他們所能想到最放鬆自己的藉口。它意味著: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這是我能夠做到的最好成果了。

你是拖延者嗎

或許你的生活里也有過這種現象,或許你的思想里也有過這種想法,或許,你拖延的情況比你所意識到的還要多。看看下面這些問題,在你生活中出現過嗎?

1、我常常把困難的事情往後拖延,或者避免承擔那些困難的工作。當事情真的發生改變,從而不用我再負責時,我在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然後就是忍不住地竊喜。

2、面臨重要的工作時,我的第一反應常常會是整理桌子、清理資料或者削鉛筆等等瑣事。

3、我希望生活一成不變,我不喜歡迎接新的挑戰或是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