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5金人生 40歲前一定要做對5件事

1.查自己的帳:計算財產淨值與退休金

2.存財商、存資本:兩個動作同等重要,要同時進行

3.買自住房:最重要的核心資產

4.買醫療保險:愈晚買愈貴

5.存現金流資產:股息與租金優先存

這5件事必須循序漸進,前面4件事都做完後,才能高枕無憂進行第5件事--儲存可以產生現金流的資產。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就是“被動收入”,當被動收入源源不絕時,你可以選擇繼續上班,當成興趣或做公益,或者開始悠遊人生

對職場人士來說,退休後至少已經擁有一種現金流--社保,若未來能夠逐步將結餘轉去投資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比如房產租金、存款利息等,再加上既有累積的退休金,就能打造自己的3金人生或5金人生;愈多金,下半生就愈安穩。

第一件事:盤點2本帳及退休金

每個上班族都有兩本帳,一本是收支帳,一本是資產負債帳,你理,或者不理,它都跟著你,所以要儘早正視,儘早善用它們。

查收支帳,其實說白了就是“節儉”,別嫌老套,唯有把現在手中的一塊錢留下,它才有機會幫你賺回10塊錢。股神巴菲特很早就發現,如果把金錢變成資本,資本自己會幫主人工作,對他來說,今天手中的1塊錢會是未來的10塊錢,所以他不浪費任何1塊錢。在把錢花掉之前,我們可以用《富足人生》書中建議的方法,算算看自己的薪水,到底是用多少生命能量換來的?

生命能量=/

假設月薪15000元,扣掉社保醫保個人所得稅,每月平均通勤費、餐飲費、置裝費、娛樂費後,實拿9000元,若每月上班200小時+上班衍生時間100小時=300小時,則每小時的生命能量是9000元/300小時=30元/小時。去ktv唱次歌花掉3000元,代表要花掉你100個小時的生命能量去換取。

查資產負債帳,當你從第一本帳中擠出結餘,接下來還要將結餘轉入第二本帳中,儲存有價值的資產,何謂資產?能自動產生現金,流向你口袋,才叫做資產。不斷推陳出新的3c產品或衣服算不算資產呢?“資產”是“未來要能產生經濟利益”,像消費類的數碼產品,升級換代快到爆,顯然不是資產。

查退休金帳,則是為了看看自己退休時能領多少錢,提早彌補不足的金額,要是想光靠社保就退休,那只能是一個結果,就是頓頓稀粥。

致富方程式,簡單講就是用每月收支帳的結餘,去買可以增值或穩定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再用資產產生的現金流加上新的結餘去買更多可以生錢的資產。資產累積愈多現金流就愈多,被動收入就能不斷地水漲船高。

第二件事:存資本加存財商

存自己第一桶金與建立自己現金的小水壩的方法, 就是先付錢給自己:收入-儲蓄=支出。一定不能大手大腳用完了,餘下的才拿去儲蓄,而是先要有儲蓄定額,餘下的才是支出。理財專家告訴我們,要想不花錢,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沒錢花!提早存足100萬,可以輕鬆滾出兩百萬的退休金,只要找到年化報酬超過5%的標的,每年就能輕鬆有10萬元的進賬,加上社保和其他被動收入,確保你後半生的生活質量。

所謂財商,就是理財智商, 財商領域浩瀚,但最精髓的財商是“反人性”與“耐心”,千萬記得,先理好自己的口袋與腦袋,再去投資理財。長期的耐心等待,是投資理財致富的先決條件,尤其通過理財致富,所需的耐心不是短暫的幾個月或幾年,而是需要二三十年。很多人投資常犯的錯誤是半途而廢,遇到微利時期就灰心,乾脆賣掉股票、房產,完全離開了股市房市,殊不知,缺乏耐心與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難有成就的。

第三件事:買自住房並儘快還完房貸

買自住房的好處是,穩定家庭生活,對工作更投入,強迫儲蓄??幫房東養房不如幫自己存房,價值波動相對較低,以房養老,可以在自宅終老。提前還款,省息並非最大的動力,許多人相信隨著通貨膨脹,貸款年限越長越划算。殊不知背債是理財的大敵,尤其是自住房是消費性資產,越早結束這種消費投入,能幫助你越早將結餘投入到積累資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