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八種能力

有知識,卻不懂人際,知識也就只是知識罷了;懂人際,沒太多知識,現在看來,一樣可以混的很好,但是我們要知道,這種人的發展是有瓶頸的。大學生一定要記住: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能力四:心理調節能力】

大學的生活可謂色彩斑斕,學習、打工、戀愛、遊戲等,都是大學生生活的主題詞。面對各種事情的各種結果,各種人又有著各種心態。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是每一位成功人士的必備品質。

遇到喜事,不要沾沾自喜;遇到困難,不要一籌莫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自古而來的優秀品格。這個社會太複雜,工作後你就會知道,讓你的情緒大起大落的事情簡直比一日三餐還頻繁,難道每一件事兒、每一個結果你都要細細品味一番?時間不允許你這樣做的,你的身份也不允許你這樣做。因此,走向社會之前,大學生們就該好好利用大學這段寶貴的時光,培養自己對待問題的冷靜態度,養成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對人、對事時刻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有問題要及時解決,有心事可以找人傾訴,失敗了是長見識了,成功了能讓你更自信,僅此而已。現在想想,大學裡那些因為不會調節自己心理壓力而選擇輕生的人何必呢?沒有過不去的關,只有不想過關和不會過關的人。

【能力五:自立生活能力】

自立生活是所有大學生的大學入門第一課,每個大學生也都應該具備良好的自立生活能力。然而,我們不能通過那張簡單的畢業證書就判定這個學生一定具備這種能力。

大學裡的宿舍千姿百態,有的宿舍一塵不染,有的宿舍亂成一團;大學宿舍里每個人的小地盤同樣千差萬別,有的整潔乾淨,有的卻令人作嘔。良好的自立生活能力不僅僅要求自己能“活”下來,而是要求活得利索、活得體面。自立生活能力的培養依賴於生活習慣的培養,因此,要首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一日三餐到宿舍衛生,再到衣著打扮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些細節體現著一個人的素質高低,更體現了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我們上大學為了什麼?為了更好地生活,為了生活得更好,不要讓這個目標成為一句空喊的口號,從現在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

古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之說,此言然也。 

【能力六: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與時俱進,是時代賦予大學生的使命。因循守舊、循規蹈矩地對待生活、對待事業,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停滯不前,這種做法比較適合缺少遠大抱負、安於現狀的大學生。

要想在千百萬求職大軍中成為幸運兒,具備一流的創新能力是必須的。企業要發展,發展靠員工,員工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企業發展程度的高低。因此,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一定要努力做到多看、多聽、多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多想”。面對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合理的解決方案,你是否能夠提出一個來;如果已經有了解決方案,你是否能夠提出一個更好的來。

在大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積極參加一些國家舉辦的各項創新大賽,比如機器人設計大賽、軟體創新大賽等,拿獎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這些活動確實能夠鍛鍊一個人的思維水平、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而這些經歷有助於使你今後的簡歷能受到更多企業的青睞。

不懂創新的人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更好的,不會創新的人只能對嚮往的職位垂涎三尺、望而興嘆。

【能力七:實踐能力】

讀書,讀死書,現在這樣的大學生一抓一大把。眾所周知,企業重視文憑不假,文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證明一個人讀書的能力,但是企業要提高生產率,要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他們更重視的是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基於這一點,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安排學生參加實習,有些是在大學的實驗室,有些則是選擇聯合培養的企業,形式多樣,這在很大程度上“逼”著學生提高了實踐能力。然而,這些看似光鮮的實踐訓練並不能在每個學生身上都起到理想的效果,“誠信”一詞在這些訓練課程上依然值得懷疑,許多學生僅僅將其作為一門課程,想盡各種辦法達到“考試能過”的目的,這根本就是扭曲了學校安排學生進行實踐訓練原本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