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失敗故事

人的價值差異如此細微又如此天壤之別,解讀起來非常有意思。創業屬於命相,這個不是靠一些表格、量化指標就可以檢測出來的,“檢測了你的身,卻檢測不出你的命”。創業與否、適合不適合首先自己要過人的四個價值緯度:精神、性格、情感和行為,然後才是表表格格的東西。正如毛主席當時說的話:不聽你們的我會完蛋,全部聽你的了,我完蛋的更快。很多東西感覺很關鍵。我不是說表格不對,而是說不總是對的。

我承認我不是一個很能自律的人,我天生是對跟興趣走的人。所以我只能做一個有事業心的職業者。但我當時甚至從黑暗中醒來後鬱悶的要自殺:沒有激情我的世界將會淪落!

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是在激情被耗盡之後才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擅長的方向,過度的投入之後,往往容易引起各種精神的身體的症狀,我現在很熱愛自己的工作,所以一如既往的失眠,身體受到相當的打擊。這是一個創業者的大忌,創業的過程是足夠艱辛的,如果不能把激情分配的長遠一些,僅憑一腔熱情是維持不了多久的。

最近大家都在關注所謂精英病,崔永元現象已經引起社會的關注。

在東方人的世界觀里,正統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的,在學校裡面讀書才算讀書,而中途中斷學業回歸社會的過程中再讀書,別人就認為你是瞎折騰,中國人現在的用人觀里還是單一的標準:學歷至上。這一點從我創業失敗之後到處找工作的過程之中很明顯

的感受到。一個人成材的模式如此雷同,社會的原因是相當巨大的。以至於象前一段時間中國出了個桌球冠軍居然又引起“讀書無用論”的大討論,這背後的價值群體無意識依然是上學讀書是正道。在中國打破常規做一件事情的難度是很大很大的。

破罐子索性摔到底。有一次為了拼酒,兩個人平掰了四瓶啤酒之後又平分了一斤白酒。那次是徹底醉了,回宿舍的路上坐在樓下的花壇邊上低頭想什麼事情,一不留神就滾進花壇裡面,怎么也爬不起來了,手腳就是明明看到在那裡就是不聽使喚。但是大腦當時還清醒,知道自己應該起來,但就是爬不起來,幾次努力失敗之後,就產生一種恐懼感,我要是就這么死掉那不是很窩囊啊。一定得乾點什麼事情再死這樣好象說的過去。可能自己創業的決定就是那時下的,大家說就是好東西,我說看來沒錯。

走上創業之路:我不是真正的創業者

其實還是應該感謝這段短暫的大學生活的,我更多的是把這個時段看成是我人生的轉折期,這個時期我學會了一些基本的思維方式,比如辨證的看待一個事物,這個思維方法我認為比波士頓集團法都有效,如果說波士頓集團法解決的是經營問題,那么辨證的思維解決的是人生戰略問題。我現在很堅持一個人首先要解決人本身的方向設計問題,然後才是人生的經營問題,如果沒有設計,那么最後大家只能拼學歷拼老子的社會關係和銀行存款。很多人沒有去想這個事情,等到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才突然發現自己什麼都不行。

大學裡是個臥虎藏龍的地方,不久就結識了幾個當時認為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依託一家知名網站開闢了一個廠商需求廣告和行銷策劃之類的策劃工作室,主要是收集當時各種開發區內的中小企業的需求,進行包裝後發布,有的直接承包做網站。因為當時網站剛剛起步,很多人不懂,只是莫名感到洋玩意肯定錯不了,威力無窮。我們一般分成三波,第一波介紹網際網路,介紹前景,包裝案例,這是鼓吹神化;第二波進行技術層面的展現,製做信息條傳到網上,讓老闆看效果,留著電話等聯繫方式;一個月後回訪,看點擊,看留言,詢問電話反饋情況,然後展示我們的一整套工作清單:名片設計,企業形象設計,包括員工的袖標胸標等,新產品上市方案,網站或者信息條的內容製作與更新等等。

電話和點擊幾乎都是我們偽裝的,那時網路還不是很普及。這些東西一出來,還真能唬住一部分老闆,記得當時有個生產電鍍塑膠件的小企業,老闆一看自己的工廠的確是大變樣了,那個高興啊,回想他的表情絕對不亞於現在的老闆們聽到上市方案通過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