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後感三篇

第一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後感——讓人民說了算

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講述了新中國六十年代初大搞浮誇風、大鍋飯,卻不幸遭逢三年自然災害,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向蘇聯還債期間,周總理親自到革命老區武安縣伯延村調研,歷經四個晝夜的實地考查後,按照老區人民的意願,伯延村在全國第一個取消了人民公社,老區人民從此過上了好日子。

觀後,不僅感動於周總理彎腰給因飢餓而腳部浮腫的汪老師穿鞋、雷雨天為田地里搶救秧苗的村民熬薑糖水、工作到凌晨不得不換上高度老花鏡才能看清字,更感動於老區人民在餓得頭暈眼花時,還能體諒國家的困難,把苦水往肚子裡咽。也不要跟國家添麻煩,給毛主席周總理添堵。以至於村支書違法關押村民、跟總理撒謊都不讓人感覺可憎。

看完影片後,想起人常說的一句話“民以食為天”。心中有個疑問,那個年代的人們,吃不飽,穿不暖,為什麼還能真心實意地擁護我們的黨,相信困難是暫時的,相信黨能治理好國家,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究其原因,正如片中周總理所言,“我們犧牲無數先烈,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周總理轉達毛主席的批示:“大食堂解散還是保留,人民民眾說了算。”正是這“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讓人民民眾說了算”的承諾得到了切實的履行,才讓人民民眾相信黨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的。才會有戰爭年代九旬老母送兒上戰場,不怕流血犧牲;災荒時期垂暮之年賣了壽棺,只為讓總理吃上一口自己親手做的抻面……

歷史走到今天,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但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少了,魚水情誼淡了,民眾的幸福感少了,不安全不信任係數多了。我們常說為人民服務,那就應先弄清楚新形勢下民眾需要什麼樣的服務。常說走民眾路線,就應該深入到民眾中去,躬下身子,沉下心來,及時準確了解民眾的困難和呼聲,切實解決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真正將“讓民眾滿意”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檢驗標準,敢於接受民眾的監督,敢於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提高黨和政府的執行力、公信力、影響力。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老有所養,讓奮鬥的人看到希望,讓人民民眾相信認可“中國夢就是咱老百姓的夢”,才能再次贏得人民民眾的信任和擁護,才能凝聚十三億人的力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才能實現。

第二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後感——公僕心,為民情

觀看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始終處在激動中,細節之處,眼眶發熱。一部主鏇律影片,有如此強烈的精神感染力量,讓人意外,堪稱近年來重大題材創作的新突破。

影片以領袖和人民民眾同甘苦共命運為精神切入點,緊緊抓住周恩來通過調查研究後決定停辦公社大食堂,以解決民眾挨餓問題為中心敘事線索,在處理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的關係上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自然災害、蘇聯逼債和中央指導思想上的左傾錯誤導致三年困難,為克服困難中央領導同志幾乎全部出動,分路赴農村調查,在多路調查的基礎上作出了停辦公社食堂的決定,全片在確保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圍繞著領袖和人民的關係來營造故事,圍繞著真話與假話、好與更好之間設定矛盾與懸念,使人猶如身臨其境,在被深深吸引感染中已分不清,也不想再去分清哪些是歷史真實,哪些是藝術虛構。特別是結尾處隨行記者拍攝“定格”手法的使用,更有效地強化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藝術震撼力。

老區人民國家主人翁精神的照亮了全片,從一個獨特視角唱響了時代精神的主鏇律。河北省武安縣伯延鎮是有名的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伯延人民作出了卓絕貢獻和偉大犧牲,他們在創造歷史的同時也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對伯延人民深入骨髓的國家主人公精神的新發現是:所謂老區精神不只是吃大苦、耐大勞,勇於犧牲,艱苦奮鬥,而且是即使在黨的決策出了問題、國家面臨巨大困難的情況下,他們首先想到的也不是消極等待、怨天尤人,更不是向國家伸手,而是要為黨分憂、為國解難,勒緊褲帶去履行國家主人公的職責!影片真實而又巧妙地反映出伯延並不是真空地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浮誇風和共產風也刮到了伯延,老百姓一樣忍飢挨餓,當地的樹葉和樹皮也被吃光。但是當周恩來帶隊到這裡搞調查時,許多幹部和社員卻為總理的操勞而憂心,不願因自己的困難給總理增加負擔。公社主任郭鳳林為掩蓋真相甚至把“落後分子”關了起來,這無疑是錯誤的,但他激動地對大家說:“解放前咱啥苦啥罪沒遭過,餓幾天肚子周總理都來了,犯不上雞一嘴、鴨一嘴地喊叫,眼下國家建設比咱這重要。”這又分明透露出他的本意是要靠自己勒緊褲帶渡過難關。這不正是老區人民的國家主人公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一種延伸和閃光嗎?從片中我們還看到,那些“落後分子”急於找總理說出伯延的真實情況,目的也是要和中央一起找出解決難題的辦法,而這樣做的前提是對黨的信任,相信中央一定能改正錯誤,帶領人民走向勝利。影片中連弟奶奶以當年曾給劉伯承、鄧小平做過拽面為榮耀,這次寧肯賣了壽材也要讓總理吃她做的拽面,這一筆更是入木三分地揭示出真正的老區精神永遠是黨領導我們前進的力量源泉。在這種老區精神的光照下,影片表現了困苦和災難卻又沒有陷入悲觀失望,反而貫穿著一股團結起來共同渡過難關的激情。

影片牢牢抓住了人民總理愛人民、為人民鞠躬盡瘁這個最本質、最突出的人格特徵,《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對周恩來形象的塑造出人意料地給人們帶來新的驚喜、新的震撼。自始至終用平視的角度拍攝人民總理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對周恩來坐在炕頭、門檻上與社員談心的情景的拍攝和氛圍的營造,真實地凸顯出周恩來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願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用真實的藝術細節去表現當時已承受很大精神壓力的周恩來,面對民眾的困苦首先不是指責,而是檢討自己這個總理沒當好,向伯延的百姓真誠道歉,對犯錯誤的幹部有批評更有理解和愛護,那樣發自肺腑,那樣催人淚下!從平易中寫崇高,越顯其崇高;以自律來寫博大,更顯其博大。生動地呈現周恩來想民眾之所想,解民眾之所難,為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活得有尊嚴而傾其所有、鞠躬盡瘁。用自己身上最後的錢給張二廷的孩子買了一身新衣服,連弟奶奶賣了壽材請總理吃拽面,周恩來出錢把壽材悄悄贖回來,安排人在自己離開伯延後再把壽材送還老人家。如此周到,如此設身處地為民眾著想,如此能體悟和尊重每個底層百姓的主體願望和生命尊嚴感,這就是周恩來最偉大而又獨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這才是真正的為人民鞠躬盡瘁。

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通篇體現著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自省精神,觀看後不僅使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重大意義,也使我們通過回顧黨克服各種困難、改正自身失誤的過程,更加堅信黨的偉大。周恩來總理來到伯延調研的初衷就是要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本身就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實踐。今天,當再次回顧黨的這些優良傳統時,我們深刻體會到,發揚光大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何等的必要,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何等的重要! xx總書記指出,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正是通過發揮藝術的感染力和影響力,讓大家深刻地領悟到如何去“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決“四風”問題,去更好地實現為民務實清廉。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情況,廣大黨員幹部只有踏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足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讓我們的黨長盛不衰,才能讓我們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真正實現!

第三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後感——俯首甘為孺子牛

根據淮安市市委宣傳部要求,我處機關組織觀看了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看了後,我深有感觸。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1961年5月,正值我國遭遇嚴重困難時期,周總理來到河北伯延公社,在短短四個晝夜裡,夜以繼日,深入民眾進行調研的感人故事,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求真務實,密切聯繫民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良作風。特別是影片中,周恩來總理為了了解基層實際情況,掌握民眾真實意願,所體現出的求真務實的精神和作風讓我深受感染。

影片生動體現了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毛主席曾講過,“為民眾服務,就是處處要想到民眾,為民眾打算,把民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總書記反覆強調,我們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這在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得到了生動的詮釋。大雨之夜,周總理不顧疲憊虛弱的身體,帶著工作人員與民眾搶救地瓜苗;徹夜總結梳理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與毛主席通話匯報情況……這一個個鏡頭,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領袖人物與普通百姓間零距離的接觸和坦誠的交流對話,是一種自覺置身於民眾之中、“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這也是這部影片所詮釋的主旨。

影片充分展現了我黨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求真務實,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是我黨長期以來形成的優良作風。影片對周總理一步步揭開公社幹部“善意”的隱瞞,最終了解到當地民眾生活的真實情況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周總理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精神和作風不僅是該片的主基調,而且對今天的我們具有深刻的啟迪。周總理之所以能夠真正了解到人民民眾的實際情況,一是靠真心。周總理是抱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態度來到伯延公社的,郭鳳林等同志因為怕給中央添“麻煩”而刻意隱瞞真相,並試圖催促周總理儘快回去的時候,周總理堅定地表示,他這次來,不了解到真實情況是絕不離開的。二是靠真情。周總理一進村看到樹上的葉子都光了,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心裡始終裝著對百姓的真情,觀察才會異常敏銳。當他看到村食堂有紅燒肉時,這種強烈的對比,已讓他察覺到情況的異常。三是靠真誠。當他發現村幹部和部分村民隱瞞真相時,並沒有高壓批評,而是真誠地與民眾交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總理的肺腑之言打開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閘門,紛紛吐出了自己的心聲。

影片深刻詮釋了我黨與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黨群關係是黨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於水的黨群關係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的堅實基礎。我們從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我們黨和人民民眾的魚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樸和真摯。周總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實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觀看電影時我心中始終涌動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影片中的周總理給出了答案:我們是人民的公僕,我們為了民眾,我們依靠民眾。民眾冷漠,離心離德,黨亡政失;民眾支持,同心同德,國強民盛。在當今時代,這份黨和民眾的固有真情我們應該倍加珍惜、發揚光大。

影片全面呈現了我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勇於和善於開展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作風,是增強黨的生機與活力的一大法寶。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通篇體現著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自省精神,觀後不僅使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這一優良作風的重大意義,深受教育,也使我們深受感動。一是態度的誠懇,令人感動。由於中央政策的偏差給民眾帶來的困難,周總理真誠道歉,“我是總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問題,就是我的責任啊!”二是聽取民眾呼聲的虛懷若谷,令人感動。當張二廷等民眾說出大食堂的種種弊端,說出村幹部作風的各種問題時,總理聽得何等嚴肅認真。就是村幹部,第一反應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糾正偏差的果斷,令人感動。當總理了解真相和民眾呼聲後,立即與毛主席通電話,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當再次回顧黨的這些優良傳統時,我們深刻體會到,發揚光大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何等的必要,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何等的重要!

xx總書記指出,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看了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後,我認為,作為一名普通的黨務工作者,更應該將民眾路線教育的精神實質真正落到具體工作中。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該牢固樹立“求真務實”工作理念,實事求是地做好本職工作,為蘇北航務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