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小故事:看淡人生悲與喜

人生是由悲與喜組成的,這就像一張紙由正反兩面組成一樣,它們總是如此相依、緊密相連,可以翻過來,也可以翻過去,輕易轉化。

說到喜,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南宋進士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記下的《四喜》詩:“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是人生四大喜事。

可有人還覺得不過癮,明代朱國禎《涌幢小品》記,秀才王樹南就在此詩每句前面各添二字曰:“十年久旱逢甘雨,萬里他鄉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燭夜,老儒金榜題名時。”改後的《四喜》詩用誇張的數量、奇特的人物來突出了喜上加喜、喜出望外,將喜的意味推到了極致,且產生了幽默風趣的效果,令人忍俊不禁,拍手稱妙。

不過,喜與悲常常是結伴而行。清初一個讀書人科舉落榜,回家途中天又下起了一點小雨,住店時聽到鄰院娶親的陣陣嗩吶和鞭炮聲。於是,他不禁浮想聯翩,感慨萬千,便給《四喜》詩加了八個字,變成了:“久旱逢甘露——幾滴,他鄉遇故知——仇敵;洞房花燭夜——隔壁,金榜題名時——夢裡。”這樣一改,詩中原來所說的人生四喜就變成了人生四悲,對比十分鮮明,也符合他當時的處境。

還有人乾脆針對《四喜》詩寫了一首《四悲》詩:“寡婦攜兒泣,將軍被敵擒。失恩宮女面,下第舉人心。”也頗生動傳神,流傳甚廣。可我總覺得,對大多數人而言,無論是喜還是悲,其實它們在人生中所占比例都極小,很多人每天經歷的都是不喜不悲的平常事。而人們往往容易過分誇大那些悲與喜,特別是心中的那些悲,在古詩詞里被渲染得淋漓盡致。

倘若沿著《四悲》詩的思路想像發揮,今天可悲的事也確實不少,譬如美女遲暮,明星過氣,炒股套牢,經商賠完,政客下台,貪官入獄,聯考落榜,戀愛受挫,提拔無望,招聘被拒,競標失敗,投資被騙……還不說生老病死,飛來橫禍。但這些林林總總,如果分析起來,有些是自然規律,誰都無法抗拒,想也沒用,由他去吧;有些是沒事找事,無事生非,屬於“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之類;有些則是生活必要的代價,是正常成本,不必大驚小怪。

可見,在生活中,至少一小半你認為是不幸的事,其實是可以避免的。欲望越大,失望就越多。如果我們能多一點平常心,多一點知足常樂情懷,不去刻意爭那些不該爭或意思不大的東西,不給自己定下太高的人生標準,不和這個比,不和那個比,不設定太多不切實際的奮鬥目標,適當放棄一些身外之物,減一減太盛的名利之心,豈不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對待生活中的不幸,少想不順事,多想美滿事,此乃民國元老於右任的人生態度,也很管用。他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少思八九,常想一二”,橫批是“如意”。既然“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的大趨勢無法改變,那何妨索性把悲與喜看淡一點,忘掉那不順心的“八九”。這正是達觀者的生活態度。想想看,雖兵荒馬亂,顛沛流離,於老仍得享長壽,蓋因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