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反思快的代價,逼自己慢下來

僅2007年一年,分眾就將8家數字戶外、10家手機廣告公司和6家網際網路廣告公司納入囊中。那時他自己都不清楚分眾到底擁有或者參股多少家公司,他只知道“再也沒有讓分眾寢食難安的公司了”。

“2008年隨著北京奧運會的到來,網路廣告市場的增長率將超過50%。”易觀國際分析師曾經如此展望分眾的2008年。

可惜,2008年對於分眾而言,是流年:“3·15晚會”曝光了垃圾簡訊,分眾無線及旗下所有公司首當其衝;汶川地震導致大量的廣告客戶在一段時間內暫停投放;收購時被寄予厚望的璽誠傳媒,不但沒有達到預計的收益,還讓分眾花了2億美元重組其業務;好不容易挨到年底,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又來了。

從零開始

“分眾不會再談什麼數字媒體集團。”2010年2月8日,在分眾的年會上,江南春對著800多名員工這樣說。在長達24頁的ppt最後,他用最大號的字型寫道:第八年,我們從零開始。

這是江南春重返分眾ceo一年後的表態。事實上,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分眾史上最黑色的那一段時期,恰好是江南春退下ceo的時期。那時,雖然分眾遭遇了接二連三的衝擊,江南春卻始終無視一切媒體的追問和猜測。直到2009年初,為了配合分眾與新浪合併大計,他才突然復出,出乎意料的是,這次合併未被商務部批准。

離開的那段時間,到底想了什麼,做了什麼,江南春極少提起。總之在人們眼中,回來之後的江南春確實不一樣了。他開始重視員工培訓;要求每個主管在屬下員工生日的當天親自送上蛋糕;在成立7年後,終於辦起了內刊;甚至還在公司內部設立了咖啡吧,並長期免費供應水餃和點心。

現在,大家都知道,江南春一周工作四天,周五飛台中,下周一再回來。飛機一落地,他就關機,幾乎沒人認識他。周末,他與太太一起穿休閒服,到夜市吃飯,只用500台幣就可心滿意足。江南春說,他就這樣強制性地慢下來了。分眾也慢下來了。過去這兩年,分眾的重心重新回歸到樓宇、框架和賣場廣告聯播網上。除了新進入影院內的電影映前廣告市場,分眾放棄了加油站數字廣告屏和世博園周圍的廣告刷屏機等機會——儘管資本市場認為“是個不錯的概念”,但這一次江南春認為,還不到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