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經典小故事集錦

1、捕鼠器和雞、豬、牛

一隻老鼠透過牆壁上的洞,看見農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擺弄一個捕鼠器,急忙跑到農場的院子裡發布警報。但院子裡的雞、豬、牛等動物均一笑置之,認為與自己無關。

當天晚上,一條毒蛇被捕鼠器夾住了,農夫的妻子趕來查看時不小心被毒蛇咬傷了。為給住進醫院的妻子補身子,農夫把雞殺了。鄰居和朋友們聽說了此事,紛紛輪留照顧農夫的妻子,為了款待他們,農夫又把豬殺了。後來農夫的妻子毒發不治而死,許多人前來參加葬禮,於是農夫又殺了牛款待。一個小小的捕鼠器竟連累得雞、豬、牛等動物失去了生命

【啟示】: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繫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相互聯繫著,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繫的有機整體。但聯繫又是具體的,每一事物與他事物相聯繫又是有條件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到聯繫的條件性。

從表面上看,一個捕鼠器與老鼠有著聯繫,而與雞、豬、牛等動物關係不大。但由於出現了捕鼠器誤捕到了毒蛇,使得雞被殺掉用來給農夫的妻子補身子,豬、牛被殺掉用來待客。

2、心境

朋友小王愛好寫作,總是埋怨沒有好的環境,沒有合適的時間。別人在單位說笑,他怕別人吵鬧,又怕別人笑他迂腐。在家中租來的房間裡,又嫌房間太小又陰暗,讓人壓抑。他說:“要是能有一個清潔的環境,我一定能寫出好作品。”結果不久他搬了家,環境一切滿意,但始終沒有如願。他又說:“太安靜了,缺乏靈感。”

【啟示】: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其實,更多時候當我們埋怨一切不如意時,事實上不一定是外界環境的變化,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自身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

3、唐僧師徒防腐敗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走了XX年,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成正果。其間也有許多腐敗的機會,可以說困難重重,誘惑處處。但師徒四人最終還是戰勝了困難,抵住了誘惑。唐僧師徒為何不腐敗,有分析家認為,唐僧是因為信仰堅定,心中有佛;孫悟空是石猴出身,無七情六慾;沙悟淨膽小老實,不敢腐敗;豬悟能得益於唐僧的教育開導和悟空的嚴密監督。

【啟示】: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取經途中,唐僧、孫悟空、沙僧能夠做到不腐敗,歸根到底是內因起根本作用。唐僧是因為一心向佛,四大皆空,能夠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孫大聖是石猴,無七情六慾,是以視金錢美色如糞土;沙和尚則因性格因素,怕伸手而被捉,故能潔身自好;豬八戒之所以沒犯原則性錯誤,其師父的諄諄教導和孫猴子的嚴密監督這樣的外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外因的作用再重要,也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正是由於唐僧苦心婆心的教育開導,使豬悟能自身樹立了許多正氣,使得其雖然屢犯小錯誤,卻能夠抵禦諸多誘惑,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持自己,繼續邁開西行的步伐,終成正果。

4、《昆蟲記》的誕生

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自幼愛好自然,經常觀察昆蟲和貝類的生活情況。他觀察研究的熱情,簡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為了了解昆蟲的生活,他有時在野外紋絲不動地伏在地上,從太陽升起一直觀察到太陽下山。他為了捕捉一隻昆蟲,常常跟著昆蟲跳來跳去。他觀察雄槲蠶蛾“求婚”的過程,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當快要取得成果的時候,槲蠶蛾“新娘”卻不巧被一隻螳螂吞食。法布爾毫不氣餒,從頭再來又整整觀察了三年,才得到結果。

法布爾對觀察是這樣的熱情,這樣有耐心,正因為如此,他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寫的《昆蟲記》共十卷,這部巨著在生物學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啟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出真知。通過實踐,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前提。正是由於法布爾多年耐心細緻地觀察,才有了《昆蟲記》這部巨著的誕生。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生道路的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成功的結果固然讓我羨慕,讚嘆,但面對成功路上的坎坷與磨難更需要我們百倍的信心和堅韌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