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覺得背井離鄉有那么牛逼和悲壯

那個年過得,沒法提了,家裡人還安慰說沒事兒,不成就不去了。我也完全不像半年前一投簡歷就被人聘用一樣那么信心十足了,剛剛知道,找個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感謝後來公司的主管,她在年前聯繫我面試,被我推脫,年後又聯繫我,我在一個大雪天重新回京,成為她的下屬。那個公司雖然也沒呆太長時間,但因為她的堅持,讓我有了再次赴京的機會和勇氣。

另外一次是03年底,所在公司發生了一些變故,當時的老闆因病去世了。說“樹倒猢猻散”一點兒也不為過,但真正讓我覺得是個打擊的並不是因為沒了工作,而是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到世事無常,原本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計畫和構想,一夜間人死燈滅,也第一次懷疑自己到底都在乾什麼,有沒有意義,能不能有結果。我想回家。這個想法我和王老師說,她說還以為有機會也跟我來北京呢。因為這個,我決定在北京繼續下去,半年後,她來北京,我們結婚。再往後,生活基本就順理成章了。

談起我的朋友們,現在在北京的朋友,基本上除了同事就是網友了。想法也不是都那么一致的,即便在所謂的大城市,也有人願意過所謂“公務員”之類的生活的。環境自然重要,但道路還是可以自己選擇的。大部分感覺跟我差不多,沒什麼大富大貴,也沒什麼衣食之憂,過著我都還能理解或了解的生活。

至於家鄉的朋友,說實話,有一段時間,我是挺羨慕他們的,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比我掙得多,也比我明白人情世故,每次回家聚會,看著他們各自安排著各種吃喝玩樂聚會項目,而被他們捧為見過世面的我,基本就跟個傻逼似的,嘿嘿笑著聽他們各種談資的份兒。還是那句話,也許是因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即便是在家鄉,也還可以選擇自己做點兒什麼,或者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做做,我羨慕他們都能在社會上立足了,而我還差得遠。

補充點兒關於買房的事。

有人說那時房價低所以沒壓力,這個我不否認,我要說的也不是你看我買得起房你買不起,我要說的是心態,與我同期的人有人沒房也有人買了別墅豪車,不同的生活方式,不是單靠壓力二字就能劃分的。如果我那時沒買房,現在也不會再買。我自己基本上是個碌碌之輩,如果換到現在的環境,我肯定是買不起房的人。但我可以接受自己買不起房這個事實。我不希望,也肯定不會讓自己的生活過得緊緊巴巴,背著重重的房貸過日子。買房不代表成功,也並不一定就是家的必需品。所謂壓力,都是自找。因買不起的東西餓死累死自己也是活該。

囉里囉唆說了這么多,十四年的生活,肯定聊起來越聊越多,越聊越遠。總結一下吧:

1、這十幾年的生活,讓我覺得,在北京,壓力沒有那么大。

2、動搖似乎誰都有過,我的動搖,並沒有靠什麼所謂遠大的理想來堅定。決定離開或者留下,其實有時候就是隨其自然,也許是乘勝追擊,也許是知難而退,談不上什麼悲壯和勇敢的。

3、能否安逸生活實際上還是個處世原則的問題,其實和是不是溜須拍馬灰色收入混日子什麼的並不是有著那么直接的關係,也不能把自己的社交無能一律歸結為世濁自清。

4、奮鬥不是一件悲憤的事,生活更不應該是。

5、以上大概是一個在北京沒夢想的離鄉者的看法,不一定具備普遍性,各過各的,不必來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