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有一種致命傷

我們常說“領導者要換位思考”,其實員工也不妨換位思考,時時站在單位大局的角度來想想。“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什麼,要問你為國家做了什麼。”此乃甘迺迪名言佳句,卻也可以移植過來,作為單位員工盡可自問自答的。可以說,無論國企、民企、外企欲達到經營目標,都一樣寄望於員工積極奉獻,最忌消極乃至內耗。記得香港酒店大亨陳澤富要求晚輩的是“熱忱工作,不要計較逾時工作”。還不止於時間呢,最好是啥都不計較,全身心投入。赫赫有名的振華港機,有個傳奇式老總裁叫管彤賢,他在電視上介紹管理經驗時直率地說,他最欣賞的是那種不計較個人得失、撲在共同事業上的青年人。要提拔就必然提拔這種人。——事情就是這樣,麵包會有的,榮譽會有的,職稱職位都會有的,只是成功不來自牢騷而來自勞動,而且是那種持久的創造性勞動。不能忍受過程,貪圖立竿見影,那就落到蘇軾批評賈誼的:“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

說到“才“,當力戒自負,方利於跟同事愉快合作。連創下劃時代科學理論的牛頓都說:自己不過像一個孩子在知識的海灘上撿了幾塊美麗的卵石和貝殼而已,“至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愈是飽學之士,愈是視野開闊,就愈是為無限的客觀外界跟一己極其有限的知識間的巨大落差而震撼。與歷來大學者們的自知之明比一比,今天我們中間個別太過自戀自許的朋友是該感到羞愧的。問題不僅是“羞愧”而已。北齊的顏之推,在《家訓》中告誡過他的子弟:“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話說得頗不好聽,但這是責之彌切,愛之彌深。傲物凌人,無論古今,一概不行。從中引出的有害後果,是形成相互間不必要的隔閡,造成自己不必要的孤立。一篇文章介紹在研製液化氦的競爭中,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杜瓦所以慢了荷蘭人昂內斯一小步,僅僅在於他平素“脾氣暴躁,拒人千里”,以至此刻無法從相關專家手上取得純氦。結果,他“只好取溫泉小氣泡中不純淨的氦氣進行實驗。由於混在其中的雜質氖氣總是先於氦氣固化,堵住儀器的管道和閥門,使杜瓦的實驗屢屢失敗”。

甚至愈演愈烈,象王守覺院士痛言過的“大量中國留學生窩裡相互拆台,結果乾同樣的工作拿別國人一半的工資,誰要被提拔就會受到同胞的暗算”,就更加糟糕了。其實,只要不搞庸俗的“關係學”,那么講究點妥善處理上下左右的關係,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仍然是人生的一門學問,即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是也。否則,人事關係搞得一團糟,縱使你有再深的功底,專業學問搞起來也難順手了。

近日報載美國醫學家區分三類心態,認為b型心態者主要特點是寬容、心平氣和、安貧樂道、對工作和生活的滿足感強。其研究顯示,83%的長壽者來此類心態。也就是說,培養健康心態,有助於職場,且延年益壽,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