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中華飲食文化

於大部分居澳中國人來說,基本上把菜籃子分為兩個部分,即中國部分和“外國”部分。中國部分主要由中國雜貨店供應。在澳大利亞各主要城市都有中國雜貨店。在華人集居的地區,中國雜貨店已形成市集規模。因此,不必擔心中國人在澳大利亞的菜籃子缺少中國特色,不必擔心中國人在澳大利亞的飯桌上缺少傳統風味。

中國雜貨店供應從中國各地和東南亞各國進口的各種南北雜貨、土特產和調料,如冬菇、木耳、醬菜、茶葉、廣式湯料和油鹽醬醋等。也供應中國蔬菜,如青菜、菠菜、大白菜、韭菜、香菜、豆苗等。也有中國特色的副食品,如豆製品、麵製品、家禽什件、豬牛下水等。也有速凍的中國點心,如包子、小籠包、水餃、湯圓、春卷等。[]

此外,大部分中國人購買肉類食品也喜歡在中國雜貨店,因為中國雜貨店供應的肉類比“外國”店新鮮、少肉臊氣且便宜。“外國”的菜市場(marker、supermarket)主要指超級市場和農貿市場。超級市場大部分聯鎖化、系列化和規範化,裡面供應各種水果蔬菜、牛奶製品、糖果餅乾、肉類和各種日常用品,其情形和中國的超市差別不大。每個大城市都有農貿市場,一般逢周末營業。農貿市場主要供應蔬菜和水果,價格相對便宜。逢周六收市時,更以“一元一箱”為號召叫賣。

中國餐館還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澳大利亞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餐館,一類是以華人為主要顧客的餐館。前者供應的“中國菜”千篇一律,以檸檬雞、咕嚕肉、蜜糖蝦等適合西方人口味的菜為主。後者則薈萃中國和東南亞的名廚高手,烹調各幫菜餚,其質素可與國內餐館媲美。由於中國餐館數量太多、競爭激烈,從而使得在中國餐館的消費是各類餐館中最經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