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沙魚糕[圖]

荊沙魚糕荊沙魚糕俗稱“雜燴”,簡稱“頭子”,是湖北傳統菜餚。傳說舜帝南巡,其湘妃喜食魚而厭其刺,聰明的廚師便製作了“吃魚不見魚”的糕,故魚糕又名“湘妃糕”。

“頭子”的來歷,據史料記載,始為官名。至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此菜作為當時舉行的“頭魚宴”的名菜之一。南宋末年,荊州各縣廣為流傳,權貴宴請賓客,都把魚糕作為宴席主菜。至清朝時期,凡達官貴人和有錢者婚喪嫁娶、喜慶宴會,都須烹製魚糕以宴賓客。現在,荊州的周邊縣市,人們宴請已形成“無糕不成席”的局面。魚糕晶瑩潔白,軟嫩鮮香,有韌性,對摺不斷。現在魚糕在繼承傳統烹調方法的基礎上,經過廚師不斷研究改進,已製作出風味各異的魚糕菜餚。

魚糕的用料、製法及製作要點:

原料:青魚1尾(3,000克),豬肥膘肉500克。

調料:精鹽50克,姜水1,000克,蔥白末20克,味素5克,綠豆澱粉250克,土雞蛋10個,胡椒粉5克。

製法:

①將青魚宰殺洗淨,從背部剖開,剔去脊骨和胸刺,從尾部下刀推去魚皮,從兩片魚肉上片取白色魚肉,用刀排剁成茸;豬肥膘肉切丁。

②將魚茸放入盆內,取10個蛋清用筷子打散加入到魚茸中攪拌均勻,分數次加入姜水順一個方向攪拌呈粥狀,加入蔥白末、澱粉攪拌,再放入精鹽、味素、胡椒粉,攪拌至魚茸粘稠上勁,放入肥膘肉丁,一起攪拌成魚茸糊。

③將蒸籠鋪上濕紗布,倒入魚茸糊用刀抹平(厚3cm),蓋上籠蓋,用旺火沸水蒸30分鐘,揭開籠蓋,用乾淨紗布搌乾魚糕表面水氣,將雞蛋黃均勻地抹在魚糕表面,蓋上籠蓋,繼續蒸五分鐘取出,冷後翻到在案板上,用刀順長改切成6cm寬、4cm厚(魚糕蒸熟要比生胚厚)的魚糕坯,即可加工各式魚糕菜餚。

製作要點:

①在加工魚糕前最好選用背肌發達、肉質厚實、細嫩、潔白、刺少的青魚、草魚、∮閎狻T咨庇愫笠歡ㄒ洗淨血污。如是死魚,最好將魚肉剔下用清水多漂洗幾次。豬肥膘選背部肥肉最好。雞蛋最好選用新鮮的土雞蛋。澱粉應是潔白、有光澤、無顆粒、無雜的綠豆澱粉或玉米澱粉。

②剔起魚肉時要把魚肉上紅色魚肉(又稱魚紅)剔乾淨,魚紅留作它用。

③魚肉加工成茸要用肉皮墊在砧板上排剁,以免剁起木屑。

④攪拌時一定要順一個方向鏇轉,加入姜水時不能一次加入太多,以免傷水。一定要水加足後,才能加入精鹽攪拌至魚茸粘稠、有勁、有光澤(用手擠一個魚丸放入清水中能浮起),即可加入肥肉攪拌(冬季肥肉可適量多加,夏季應少加肥肉)。

⑤蒸製時一定要旺火沸水蒸,前30分鐘中途不能揭開籠蓋,以免蒸不熟。

⑥魚糕應冷後再改刀,刀切面有蜂窩狀的孔,用手按魚糕有彈性不軟不硬為佳。

現介紹兩款魚糕菜餚,供參考。

荊沙魚糕

主料:魚糕600克,肉圓子24個(鵪鶉蛋大小)。

配料:肉絲50克,腰花50克,水發黃花菜25克,水發黑木耳25克。

調料:精鹽1克,味素1克,蔥段2克,姜蒜米2克,清湯50克,色拉油50克,濕澱粉25克。

製法:

①魚糕切6.6cm長、0.5cm厚的片,呈放射形擺在圓盤中間,再擺好肉圓子,上籠旺火沸水蒸15分鐘取出。

②鍋至旺火上燒熱,舀入色拉油,下姜蒜米熗鍋,加入清湯,放入木耳、黃花菜,用精鹽、味素調好味,放入漿好的肉絲、腰花氽熟,用濕澱粉勾玻璃芡,撒蔥段,淋明油澆在魚糕上即成。

脆皮魚糕

主料:魚糕300克。

調料:澱粉25克,麵粉25克,泡打粉5克,雞蛋2個,芝麻油50克,色拉油1,000克,椒鹽5克。

製法:

①將魚糕切成3.3cm長、1cm見方的條;澱粉、麵粉、雞蛋、泡打粉、芝麻油調脆皮糊待用。

②鍋至旺火上燒熱,倒入色拉油燒至六成熱,將魚糕條裹糊入油鍋炸成金黃色撈出裝盤,帶椒鹽碟供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