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武松酒後打虎

文人嗜酒,或因酒能啟發靈感,或因酒能消愁,武者嗜酒,和文人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是酒能使人的情緒提升,使人神情亢奮,醉醺醺有飄飄然的快感,不同的是文人酒後大做文章,武者酒後哆嗦動武。
酒後大發神威者,也和嗜酒的文人墨客般不勝枚舉。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就有不少文字描述各好漢吃酒吃肉的情景,其中“花和尚”魯智深和家喻戶曉的打虎英雄武松,可以引為二例。
小說第四回“花和尚大鬧桃花村”有一句這么寫:
魯智深道:“酒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氣力!”魯智深把自己稱著“酒家”說他自己一分酒一分力,十分酒十分力。小說的情節縱然多是虛構,但若沒有那樣的生活體驗,寫小說的人也不會那么寫出的,施耐庵(1296--1370)寫《水滸傳》時,北宋時期必也有不少嗜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的俠士。
武松,小孩子都知道他是打虎英雄,但小孩子不曉得武松是在豪飲十多碗酒之後,才搖晃著身子上山打虎的。第二十二回描述武松上景陽崗的一段說:“……(武松)前後共吃了十八碗,掉了哨棒,立起身來道:‘我卻又不會醉’,走出門來笑道:“卻不說‘三碗不過崗!’”手提哨棒便走。”
這是武松在陽毅孫一家酒店喝酒的情形,也正是他步上景陽崗打虎前的一刻,看水滸二十二回,看到了武松三大碗接三大碗的喝,直喝完十八大碗之後,才甘願離開酒店,獨個兒上景陽崗。
古人是這樣的喝酒,今人也有的是這樣的喝。已經作古的武俠小說家古龍說:“要我不喝酒而多活幾年,我寧可不活。”您要酒,還是要活?您要留命,還是要留名?無論如何,酒都是不能不喝的,喝酒總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