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蟹油自調鮮


中國菜餚素以色香味俱佳而聞名於世。而菜餚的味,常謂之為菜餚的“核心”、“靈魂”。評判菜餚的味又以是否“鮮美”而定論。在味素未曾被發現和套用於烹飪中之前,蟹油已經成為我國民間常見的一種鮮味調料,歷代廚師都非常重視和講究蟹油的製作和使用。它的味道鮮美,食用方便,可以長期保存,是家庭烹飪中的常用鮮味調料。

古代美食家李漁曾說過:“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故此古人常將蟹肉、蟹脂、蟹黃用豬油“煉”後收藏起來,作為“蟹油”,供製作肴饌時用。

以蟹油加入菜點,鮮香濃醇,風味獨特,其鮮味遠勝於普通味素。如冬令的“蟹油豆腐”、“蟹油青菜”,素中有葷,趁熱食用,更勝一籌。若將蟹油與肉或菜拌成餡心,製成的麵點風味別致;若將蟹油用於煮湯麵條,則軟滑爽口,湯鮮味香,誘人垂涎。

蟹油的味道特別鮮美,其原因是蟹肉中含有多種鮮味成分。這些鮮味成分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游離的呈鮮味的胺基酸。據測定蟹肉中游離的胺基酸占整個鮮味成分的55%,這是蟹肉呈鮮主要成分。第二類是核苷酸如肌昔酸。雖然肌苷酸的含量不高,但它的鮮味卻高於普通味素。第三類是含氮鹼、糖類、鹽類等,它們一定程度上起著助鮮的作用。

蟹油可調味多種食品,可以百配,燒肉圓,燒菜心,放一匙蟹油即成味美的“蟹油獅子頭”和“蟹油菜心”,下麵條時,調上一點蟹油,面之鮮美,無可形容。用它來燒“蟹油豆腐”味道的鮮美也非一般美味可比。用它燴黃芽菜、菜花或調入菜肉的餡料里包餛飩,包餃子,做包子,無不是頂級的美味,即使不是食蟹的季節亦能享用這“百鮮之首”的美味。

蟹油的製作是先把蟹黃、蟹肉剔出,然後在鍋里放入與蟹肉、蟹黃等量的素油(或熟豬脂),把姜塊、蔥結放入油中炸香後揀出,接著將蟹肉、蟹黃、精鹽和少許黃酒放入油中,拌和均勻,用旺火熬制。隨著鍋內蟹肉中的水分排出,鍋中出現水花且泡沫泛起,此時可改用中火熬制,待油麵平靜時,再移入旺火。如此反覆幾次,使蟹肉、蟹黃中的水分在高溫下基本排出,當油麵最後趨於平靜後,蟹油就算製成。冷卻後,貯於瓶罐中,藏於冰櫃里,可保存較長時間。製作蟹油時要注意:蟹肉、蟹黃中的水分一定要熬乾,這是關鍵。否則不但影響蟹油的風味,而且容易變質,難以保存。

蟹油在烹飪中既可做菜,又可用以製作點心。下面各介紹一款:

一、蟹油炒蝦仁

原料:大蝦仁250克,蟹油50克,蟹肉50克,雞蛋清30克,香菜末2克,熟豬油700克(實耗約50克),料酒25克,鹽3克,味素5克,蔥、薑末各10克,濕澱粉6克,胡椒粉1克,醬油少許,香醋2克。

製法:1、將大蝦仁洗淨,瀝乾水後放在碗中,先用味素、鹽拌一拌,再用蛋清、濕澱粉掛漿,然後放入五成熱的大油炒勺中劃熟倒出。 2、將大油、蔥薑末倒入熱油勺中煸炒後,把蟹油、蟹肉下入,而後加入醬油、味素、鹽和料酒,炒透後倒入蝦仁,翻炒幾下,取出盛盤。盤底放有香醋,撒上胡椒粉,盤兩側放上香萊末即成。

特點:色澤金黃,柔嫩可口,味道鮮美。

二、蟹黃湯包

蟹黃湯包皮薄湯多,餡鮮味美,可謂點心中的上品。其味之所以格外鮮美,在於鮮豬肉餡內加進了蟹油。選用肥碩之蟹,洗淨煮熟,剔取蟹黃,再用熟豬油熬炸即可製成蟹油。制餡時,取鮮豬肉餡,加適量的醬油、蔥花、薑末、白糖、黃酒攪拌,再放入蟹油和碎皮凍調勻即可。皮凍是蟹黃湯包湯汁多的奧妙所在。吃這種包子,應先將皮咬一小口,吮湯汁,再食皮、餡。否則湯汁四濺,必然令人狼狽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