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大酥燒餅

周村大酥燒餅歷史悠久,向以薄、香、酥、脆著稱。

大約在明朝中葉,周村賈商會集,各種小吃應時而生,一種上貼烘烤胡餅(原燒餅的一種)的“胡餅爐”傳入周村。飲食店的戶的師傅採納焦餅薄、香、脆的特點,採用上貼烘烤胡餅的方法,創製出膾炙人口的大酥燒餅。它形圓而薄,正面貼滿麻仁,背面部布滿酥孔,被人喻之為白楊樹幹葉,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餅。燒餅有鹹、甜兩味,可久藏而不變質。1880年後,“聚合齋”燒餅老店,首先啟用紙包裝,沿襲至今。

周村大酥燒餅用料簡單,只需用麵粉、芝麻仁、食糖或食鹽即可。但其加工有其獨特要求,配方、延展成型和烘烤是產品成敗的關鍵,核心又在於一個“烤”字。烤主要在看“火候”的工夫上,所謂“三分案子七分火”,即是說非是名將高手,燒餅質量難保上乘。

清末皇室曾屢次調貢周村燒餅。當時山東省有名商號“八大樣”也專門訂購周村大酥燒餅成箱發往埠外作為饋送佳品。1951年時,周村人民曾以周村燒餅為禮品慰問抗美援朝前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1983年周村食品廠生產的周村牌大酥燒餅被商業部評為名優產品,列為全省名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