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陳和滷煮火燒

  滷煮火燒,簡稱滷煮,是北京的一道傳統小吃。其主要原料是豬腸、豬肺和乾豆腐,用大鍋滷製,一般要在清早就開始“滷煮”,快到中午吃飯時間,加入戧面做的火燒,待到火燒邊軟,即可食用。滷煮火燒比較在意的,一是豬腸豬肺一定要洗的乾淨,一是火燒一定要戧面的。如果上述兩條做不到,那么或是有異味,或是火燒會被煮爛,而無法食用。和北方多數的飲食一樣,滷煮火燒以味兒厚見長。在滷製過程中,加入大量的作料。在食用中,可根據個人口味,適量的放辣椒油、蒜汁、醋,以及香菜等等。

  北京有無數家飯館賣滷煮,但其中最有名的,是百年老號“小腸陳”。小腸陳最早經營的地界兒,在宣武門外南橫街兒。說起宣武門,還得拉扯兩句兒別的。北京城從打明永樂起事得了天下,也就成了京城。京城分內城外城,內城裡面又有紫禁城。這宣武門,就是內城南側的一個城門。在它東邊,是正陽門(也稱前門)和崇文門。在古代,大軍出征就是從宣武門出發的。在宣武門南邊,就是著名的菜市口,是明清兩代的法場,有名的袁崇換就是在這裡殺的。再往南就到了南橫街兒。南橫街東起虎房橋,西到牛街,是條東西向的街,長約兩三里地。南橫街因為特殊的位置,距離內城非常的近,也就成了會館集中的地方,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地方住京辦事處。有了會館也就有了名人府邸,比如清朝有名的人物如曾國藩、康有為、譚嗣同等等,都先後在南橫街附近住過,就連大名鼎鼎的孫中山,當年也曾在湖廣會館落腳。隨著民國誕生,等級逐漸被打破,尤其是新中國建立後,南橫街周圍也就成了老百姓的聚居地。由於居住的人多了,自然飲食業也就發達起來,小腸陳在南橫街偏東處,小腸陳東邊,是著名的李記白水羊頭;在西邊牛街,有著名的年糕錢等回民吃食。店面不大,也就有個六七十平米。說到小腸陳的特點,其實和所有的老字號都一樣,一是選料精緻,一是做工認真,再加上量足,於是也就慢慢的出了名。來的人多了,也就可以不間斷的熬湯,時間一長,竟剩下一鍋老湯。有了這鍋老湯,買賣也就沒人可比了在。

  北京人吃飯,喜歡專門吃“那口兒”,原本滷煮是窮人的吃喝,但架不住好那口的人。雖然搬過幾次家,但老主顧都跟著小腸陳,在南橫街跑來跑去。相聲大師侯寶林老先生,原來也是呢里的常客,由於他經常光顧,帶的兩個兒子耀華耀文也經常在那兒吃。買賣火了,於是一家子也就有了點小毛病,分了家,哥兒幾個姐兒幾個,加上七姑八大姨,也就開出了幾間分號,但始終都在南城,比如虎房橋、永定門。後來南城老城區改造,楞是把周圍都拆遷了。於是哥幾個中,就出了個另類,跑到北城黃寺兒開了家大店。

  現在的南橫街,破舊的大雜院變成了新型的公寓,小腸陳的老號,也已經再也找不到了。但在城北城南,在北京城的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它的字號。而且,隨著時代的變化,小腸陳也推陳出新,有了新的滷煮火鍋,從一種小吃象高層次的飲食發展。這也是陳家前輩想不到的事兒吧。雖然有人說是瞎折騰,不如從前正宗,但黃寺兒的店的生意也很不錯。至於以後滷煮會怎么變,咱也甭操那份兒閒心,以陳家傳人的精明勁兒,總會老有好招的。